“狗咬”两个字实际上应该是苟杳,是一个人的名字。相传,他是吕洞宾得道前所收养的一个孤儿。苟杳被吕洞宾收养后,经过他的悉心调教,学识大有长进,几年后,已出落得一个翩翩少年了。但是苟杳人大心也大,不久,便暗暗地恋上了一个农村姑娘。吕洞宾得知了这件事后,很不满意。以为苟杳年纪尚小,学业未成,不应该这样早便谈论婚事,要苟杳停止和那个姑娘的联系。但是苟杳表面上答应,背地里仍和那个姑娘打得火热。一晃几年过去了,吕洞宾看看实在无法拆开这桩婚姻,再说苟杳也已过了18岁,便决定为苟杳和那个姑娘正式成婚。
于是择了个吉日,就给苟杳办了婚事。可是让苟杳想不到的是,洞房花烛之夜,吕洞宾却不让苟杳进入洞房,让他到书房里读书,而他自己却去了洞房。这样一连三夜,夜夜如此。恨得苟杳咬牙切齿,大骂吕洞宾不是个东西。虽然后来也知道,师傅连续三夜其实都是坐在洞房里,这样做完全是为了告诫他千万不要因新婚而荒废了学业,是一片好心,但他仍耿耿于怀。
不久,苟杳便带着妻子离开了吕洞宾,独自去闯荡江湖了。吕洞宾也不阻拦。十多年后,居然在外闯出了名堂,逐渐成了家财万贯的一个富豪了。
真是十年风水轮流转。这边的吕洞宾却因家门不幸,屡遭变故,度日艰难了。一日,得知苟杳在外面发了,和妻子商量,决定去求他作个照应。
苟杳见到师傅到来,十分高兴,而看到师傅一身破旧,也早就知道来意了。便让师傅沐浴更衣,在厢房安息,天天好酒好饭招待。但每当吕洞宾刚想开口,苟杳都急忙打断他的话头,只让他且在府里宽心多住几天。
且说吕大娘自从丈夫出门后,在家里日夜盼望,但十天过去了,没有信息,半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信息,直到十七八天头上,忽然听说苟杳让家人护送来一口棺木,说是吕洞宾到苟府后,不幸一病身亡。吕大娘一听这话,顿时昏了过去。多亏邻里相救,才苏醒过来,匆忙布置起灵堂,整日在灵堂里哭哭啼啼。并且骂苟杳不讲情义,没有良心,害死了师傅。
第三天傍晚,吕大娘还在灵堂里啼哭,忽听得邻舍来告:吕先生没有死,他已穿戴一新回来了。吕大娘有些不敢相信,当她站起身来,还来不及揩去眼泪,果然见到吕洞宾已经站在前面了。原来吕洞宾见苟杳只是好酒好饭待他,并不像想真心帮助,才不辞而别回来的。见到这般光景,他也觉得莫名其妙。劈开棺木一看,只见里面装的全是金银财宝。
原来苟杳熟知吕洞宾的脾性,要是当面送他大笔财富,他一定不肯接受,才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吕洞宾夫妇看到了这许多金银财宝,才感到错怪了苟杳。
从此,“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这句谚语,就流传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