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纳粹军人为什么那么恶毒?

2020-05-08 综合 98阅读
德国人严谨,认真,性格中有极强的服从性。由于历史的原因又有着强烈的不安全感,因此自卑又好战。希特勒针对当时的德国面临的内外危机提出了纳粹主义迎合这种心理,并且通过集体意识,国家意志来进行强化,加上希特勒确实为德国实现了富有与强大,导致德国人的狂热无理性的追随,以希特勒为意志,真诚的相信自己是优等民族,优选人种,才导致了这种恶果。纳粹主义确实能蛊惑人心,通过各级组织,各种活动,各种宣传达到洗脑。(就像传销) 补充: 纳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宣扬种族优秀论,认为“优等种族”有权奴役甚至消灭“劣等种族”;强调一切领域的“领袖”原则,宣称“领袖”是国家整体意志的代表,国家权力应由其一人掌握;鼓吹社会达尔文主义,力主以战争为手段夺取生存空间,建立世界霸权;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主义制度,恶毒攻击马克思主义理论。 纳粹主义萌芽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是德国内外矛盾尖锐的产物。当时的德国面临承担战争责任和战争赔偿,以及迁出非德意志人居住地等问题,经济上陷入困境,民族感情遭受挫折。希特勒正是利用了德国民众对《凡尔赛和约》的仇恨和经济危机爆发的绝佳时机,将民族主义演变为民族复仇主义,使纳粹主义得以形成。德国纳粹主义首先把矛头指向国内的犹太人,宣称雅利安-北欧日耳曼人是上天赋予了“主宰权力”的种族,而犹太人是劣等民族,应予淘汰和灭绝。反犹主义得逞后,纳粹主义又主张世界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各民族必须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求胜,实行对外侵略扩张,向全世界发动战争,进行掠夺。 纳粹主义偷换了社会主义的概念,操纵病态的民族主义,演变成的极端化、恶质化的民族主义。纳粹主义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可是与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本质背道而驰,主张通过对内独裁和对外侵略谋求发展,实质是极端野蛮的帝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恐怖主义。 补充: 艾米尔.路德维希的著作:德国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原因。 补充: 他本人就是德国人,因为纳粹迁居往瑞士的。 补充: 1.服从性:在世人的眼中,德国人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其实这就是德国人所标榜的服从性。德国人是一向崇拜和服从权威的,这起源于古时条顿人作战时养成的习惯。奥托.冯.俾斯麦就不无得意地称赞普鲁士的这种美德:荣誉、忠诚、顺从和勇敢贯穿于从军官到年轻新兵的整个队伍。路德维希在《德国人》中说到:由于好战的传统和严格的训练,服从性已在人们思想中根深蒂固。可见从军队到人民,服从已成为德国人的主要性格之一,这也是条顿人所特有的性格。这种性格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因为:服从,责任感,朴素的生活方式,这一切保证了德国人能迅速的发展工业和进行战争。德国人的绝对服从,包括下级对上级、人民对领袖的顶礼膜拜使得希特勒能够利用这种性格迅速发动战争。还有英法在二战前对德国采取的绥靖政策,为什么不仅未能阻止德国发动战争,反而导致二战的加快爆发?这是因为他们不了解德国人的性格所致。路德维希在《德国人中》指出:德国习惯于服从,他们甚至对征服者的冷酷无情,严厉苛刻也感到钦佩。德国人具有神经质的性格,他们往往屈服于对手的威胁,而对对手所采取的和解态度,却认为这是软弱和胆怯的表现。那种认为如果采取温和的和平方式可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传奇式说法,只能出于从来没有研究过德国人性格的人之口。紧跟在温和的和平之后,而没有全面裁军,第二次世界大战可能会提前十年爆发。因而一战后英法等国对德国采取温和措施加上德国人的欺软怕硬性格,导致二战的爆发。 2.不安全感: 另外,德国人的另一个性格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在俾斯麦统一德国之前,德国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三百多个小国组成。这种四分五裂的局面容易导致外来入侵。因此统一之前的德国一直是邻近大国侵略的对象。这样就容易引起德国人内心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德国人,即使是统一后亦不例外。德国人的这种不安全感使他们心胸狭窄,妒忌心和报复心重非常严重,尤其表现在对待犹太人方面。因为犹太人往往与金钱利益相联系。德国的犹太人多数是金融家、银行家或高利贷者,这引起了德国雅利安人的嫉妒心理和内心不安全感,他们想通过兽性屠杀来毁灭德国犹太种族。某个编年史家曾指出:犹太人的才干是自己致死的原因。但归根结蒂,这是德国人的兽性表现。路德维希针对着这种现象一针见血的指出:德国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这是使德国人无法享受生活,享受和谐的永远无法解决的问题,使德国人的行为有时表现为兽性,有时表现为奴性。因而这种不安全感在希特勒身上得以体现,它由此找到了发动二战的借口,即利用民族主义发动战争,挑战世界,达到主宰世界的目的。3.自卑感和恐惧感:德国人内心的这种不安全感,归根结底是由对现实的自卑感和恐惧感而引起的,同时反过来它又进一步加剧了这种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路德维希说:他们一直担心被人看不起。这种恐惧和自卑感驱使他们不断行动……所有这一切并不是为了物质的目的;德国人并不因为生活富裕和轻松去征服别的国家,而主要是为了显示他比别人优秀,强迫别人接受他们令人讨厌的生活方式。由于内心的自卑感导致德国人比别人更渴望向世界证明自己的优秀,而证明的方式就是通过发动一次次的战争。而恐惧感则表现为对文化的恐惧,对社会的不满和对种族的反感。而约阿希姆.C.费斯特在他的作品《希特勒:一本传记》中说到:这种恐惧在19世纪最后几十年里,特别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随后的岁月里影响了德国的资产阶级,这种惊慌来源于对正在掀起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忧愁,但是更深固的原因是对现代事物的恐惧。而希特勒就是利用了德国人的这种巨大的恐惧,对那些把德国带领到这个紧急关头的人们进行猛烈的报复。 4.好战性:最后,德国人的好战性格也是导致二战爆发的原因之一。德国人的好战士古来就有之,则会种性格延袭了条顿武士的残暴精神。远古时候,条顿人生活在德国干旱的北部,生活在原始大森林,寒冷的气候、贫瘠的土地让条顿人成为最强壮的民族,并且野心勃勃,一心想征服比自己富裕的地区。因此“好战”成为条顿人的野蛮性格之一。这种性格不仅从未消失过,而且愈演愈烈。路德维希在他的《德国人》一书中引用了海涅评价德国人的这种性格时的一段话:基督教可以削弱,但不能扼杀条顿武士的残暴精神。总有一天,这种用以约束条顿武士的基督教义会不起作用。出于原始状态的残暴无力精神将再度兴起,北欧日耳曼人诗歌一再颂扬的残酷无情的个性将受人崇拜。基督教义的信条彻底崩溃的日子行将到来。……而有一天,当你听到世界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轰然一声时,你就会知道,德国的雷神终于达到了它的目的。这隆隆的雷神震得空中的飞鹰坠地而亡,非洲偏僻的沙漠上的虱子将会夹起尾巴,畏缩地溜进皇家的密林中去……摆脱了束缚的德国要比整个神圣加上克罗地亚和哥萨克更加令人震惊。海涅在1838年就预言了德国人的这种好战性格将会引爆世界大战,事实正是如此。路德维希针对德国人的这种性格也作了深刻剖析,他说:这个国家(德国)自古以来一直幻想主宰世界,现在这种幻想更加强了。……他们这些人(新工业头子和老一辈将军或容客地主)一个个都是野心勃勃,渴望权力远远胜于追求金钱,甚至在今天,促使他们拼命的不是追求更多的财富和生活的享受。一个好战的民族从来不会在假日或周末闲情逸致的享受一番,相反,他希望剥夺别人这种享受。德国人认为,轻而易举而获得的东西都是没有价值的。他们希望通过千辛万苦,征战攻取而获得的,才是有价值的。可见,德国人是善于作为征服者的,它自古以来的梦想就是能主宰世界。为了这个目的,它不惜本国人民而发动一次次战争,其中包括两次世界大战。 以上是从德国人的服从性、内心不安全感、巨大的恐惧感以及好战性等方面来分析他们的这些性格是如何导致二战爆发的,它们与二战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两次世界大战都是由德国发动的,这引起了世人的好奇,为什么一个国家能三番两次的引爆世界大战?归根结底是由德国人的这些性格决定的。法西斯头子希特勒身上集中了德国人全部性格的弱点,它的出现顺应了德国人的需要,因而由他发动世界大战也就丝毫以不以为怪了。在《德国人》这本书中,路德维希对德国人的这些性格及其弱点都作了深刻的解剖,让人一目了然。 提问者 的感言: 哦,原来他们都是野兽!!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