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主题活动

2020-05-20 教育 176阅读
这些新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心从以往的“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要善于利用家长资源,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的活动中来。 (一)、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师应在真诚的沟通中与家长达成共识。因此,第一个环节就是先向家长渗透有关这方面的内容,然后发放问卷调查表。从调查结果来看,家长认为自己有义务参与孩子的教育,但多数家长对幼儿园的工作不了解,只有11%的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生活情况了解比较全面,79%的家长了解大致环节,10%的家长表示不太清楚。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我便对症下药,组织了全体家长参加的“关于‘春天来了’主题网络图制定”的讨论活动。事先,我引导孩子们进行了有关春天的话题讨论,并和孩子们一起制成网络图。活动时,我把网络图展示给家长们看,他们不知道这是什么、干什么用的。我向家长们讲解了什么是主题活动、怎样开展,什么是网络图、如何制定网络图、网络图有何功用。当我告诉家长这就是孩子们自己讨论出的有关“春天”主题活动的内容时,他们的眉宇间流露出惊讶、欣喜的表情,讨论会的气氛一下子高涨起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讲述自己的看法。不管家长说得是否适合我班幼儿,我都一一记录下来。过了几天,我将幼儿、家长、教师共同商定的主题网络图展示在“家园园地”中,家长们驻足观看,有的还将网络图记录下来,说是能更好的了解幼儿在园的活动情况。 有了家园的沟通和理解,家长们开始积极的参与主题活动的实施。家长们根据共同制作的网络图关注活动的进程,帮助孩子们收集信息,他们或是去图书馆查阅,或是上网查询,或是去大自然中寻找。有的家长带来了图片,有的挖来野菜,有的从农村的小河塘里捉来田螺供孩子们观察。家长们通过网络图提前了解了主题活动中各项内容的开展进度,也能够及时的配合我们的工作。这样一来,家长们从被动的准备材料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变成主动关注主题活动的开展,缩短了幼儿园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家长在百忙之中也乐于满足孩子们的各种要求。从家长们的行为来看,他们对我们主题教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在观念和行为上有了转变。 (二)、邀请家长观摩教育活动 家长在观念上、行为上有了新的认识,我邀请家长观摩主题教育活动。只要家长有时间,随时可以进班参与活动。 在一次《认识蚂蚁》的活动中,有三位家长来到班上。活动刚开始时,三位家长不知所措,坐在后面听着我讲还有些紧张。随着活动的深入,家长们渐渐进入情境。到户外观察蚂蚁、做蚂蚁筑巢实验时,我鼓励家长分别带领一些孩子去观察。庄世元的妈妈、陶冰雪的爸爸带孩子们到幼儿园前面的草地上、大树旁寻找蚂蚁洞,他们不光带孩子们捉蚂蚁、观察蚂蚁,而且主动给孩子们讲解有关蚂蚁的知识,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回答得头头是道。活动结束后,三位家长反馈回来的信息是——通过参加这次活动,亲眼看到了幼儿在园里的活动,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们希望幼儿园多组织这样的活动,并愿意支持、帮助教师工作 这样的观摩活动几乎每周都有,开始是我主动邀请家长观摩教育活动,渐渐的,家长们只要有时间就到班上来。他们从关注自己孩子的表现到关注班上环境的变化,从被动的参与班级活动到积极的出谋划策,这是一个质的飞跃。家长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对参与幼儿园活动的认识。 (三)、请家长走进课堂担当教师角色 邀请家长观摩孩子们的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幼儿园工作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我安排了请家长走进课堂当老师,自己组织教育活动。 随着主题活动的进展,结合主题活动墙饰布置,我安排了“春天来了”综合制作活动,请四位家长当教师分别指导一个小组的制作。之所以安排这样的活动是因为我曾经以征稿的形式向家长征求有关主题墙饰、自然角的创设的意见和建议,从反馈回来的稿件看,90%的家长对环境、自然角的创设了解甚少,不明白环境创设与幼儿发展的关系。所以,在平时我抓住时机向家长渗透有关环境创设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安排了这节引导家长直接参与墙饰创设的主题活动。 我请的四位家长有年龄较大的爷爷,有比较年轻的爸爸妈妈,还有一位教师,他们代表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工作岗位的家长。活动前,我向家长讲解了活动的设定理由、过程、教学方法,然后请家长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一组制作活动。四位家长在活动前作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主动和我联系探讨有关事宜。在我将活动引入后,他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向本组幼儿讲解制作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幼儿的制作兴趣。活动中,家长们表现出超前的教育意识:尊重幼儿的选择,耐心的进行指导,不失时机的进行随即教育。尤其是庄世元的老爷更是注重孩子的特点,自己亲自演示、做动作帮幼儿理解正面乌龟与侧面乌龟的不同。家长们全心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把家长当作教师、伙伴、朋友。从家长们反馈回来的信息可以看出,他们对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有了新的认识,对教育孩子的观念也从注重知识向注重孩子技能、能力方面的发展转变,并且希望多参与这样的活动。 在这样的活动中,家长和孩子展开了有效的互动。当孩子有疑问时,家长及时介入,利用各种资源给予孩子全力的支持与帮助;当孩子展开讨论时,家长们积极启发、引导孩子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建构知识;当孩子们乐于探索时,家长们给孩子提供机会和条件,使孩子对探究充满信心。 家长通过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改变了育儿观念,掌握了许多教育方法,他们开始和孩子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并有意识的创造条件促进孩子持续发展。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还为增进家庭亲情提供了条件和机会,使那些由于平日工作繁忙在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和孩子共处机会的家长有机会与孩子互动,弥补了这种缺憾。作为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时,由于经常接触家长,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交往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家长对活动的建议促使我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在所有的活动中,受益最大的当属幼儿。活动中,孩子的自信心、个性、社会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主张:在幼教改革中,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家长“介入”到教育过程中去,是实现幼儿园及其教师与家长合作,共同担负教育幼儿任务的重要方面。 实践证明,只要善于引导家长参与孩子的活动,孩子、家长和老师建立了良好的关系,那么,家长就能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这样,家园就能成为一个整体,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地发展。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