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二胡上的蟒皮用机械蒙皮和手工蒙皮

2022-08-03 文化 146阅读
一把既无狼音、又无杂音、和谐统一、甜美动人的如意二胡,不仅是每个演奏家的追求与挚爱,亦是广大二胡爱好者之梦想和期待!特别是流淌在二缕琴弦中超凡脱俗的天籁之音,如琼浆玉液、沁人肺腑、令人陶醉。这种完美无缺的最佳琴音,来源于神奇无比的琴皮里!其实每从蒙皮那一刻起,也是每一个二胡制作家运用毕生所学的积累,进行再创造的开始。

选皮正确、裁皮合理、吃水科学、铲刮到位、顺其自然、适控松紧!总之抛开其它工序,均在上述现代科学蒙皮中。

笔者所述现代科学蒙皮,是抽象的大道,是生活之提炼,是上下之传承,是通古达今,是扬长避短,是开拓创新。我叫徐旭儒,是无锡诗韵琴坊董事长兼制作人。可以用四十二字、六句话总结概括我的二胡生涯:

出生七代木匠家,六岁开始把琴拉。十岁学习制二胡,师承我爷与我爸。早年专业演奏员,晚年二胡制作家。

自去年九月十五日的中国通讯报刊登由本人撰写的题为《我对二胡制作的一点体会》文章后,在二胡界产生不同程度的共鸣。广东乐器世界派员专程赴无锡采访,并将“体会”文章装载发行,给我与诗韵二胡不仅提高了知名度,同时带来商机。为此我代表诗韵琴坊向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广东省乐器协会和广州市乐器学会,以及帮助过我们的所有朋友说声。

为回报社会,同时满足海内外胡琴朋友不同层次的渴望与需求,本人二度自撰,略尽一己之绵薄。

这次我与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我对二胡制作的一点心得》。为帮助缺乏蒙皮知识的二胡朋友对传统蒙皮的认识与了解,首先我用八句话总结概括传统蒙皮的程序:

选皮裁皮除鳞片,浸泡铲削贴皮边。缝皮吃水套模具,风干打蜡楞烫全。拆模再涨刮三遍,蒙皮烫边待牢坚。切皮开槽镶牙线,防磨翡翠色角边。

仅凭这二十一道传统工艺很难达到与时俱进的现代蒙皮的要求,必须在融入现代元素的同时把握好时代的节奏,勇攀现代科学蒙皮的高峰。就围绕这一主题,我归纳为如下六点:

一、选皮正确是现代蒙皮之首要。

常言道:二胡虽神奇,全凭一张皮。我们诗韵琴坊所研制的诗韵牌系列二胡除具备制作精美,造型别致的外观魅力特点外,就是硬凭一张既无狼音又无杂音,内弦宏亮浑厚,外弦明亮甜美,内外弦五把位和谐统一与众不同的琴皮,从而令演奏家和制作家们刮目相看,二胡爱好者和经销商无比青睐!我的具体做法概括为八句话就是:

运用老经验,面对新课题。试拟“十选”法,选皮搞科研。心中有“十选”,择皮无难题。坚持多实践,闭目胸了然。

十选:一选产地品种;二选家养野生;三选平方面积;四选颜色花纹;五选年龄公母;六选脱皮时间(二十天为最佳;刚脱皮次之;该脱未脱的皮为最差);;七选厚薄面层 ;八选无明伤暗伤;九选优质皮出皮率 ;十选有无假皮(打气)乱真。

二、裁皮合理是现代蒙皮之必须。

要真正达到与时俱进的现代蒙皮,只凭正确选皮来保驾肯定不够,必须同时加入合理裁皮为之护航。

所谓合理裁皮,就是在提高品质,降低成本,节约资源的前提下,必须做到“两个”提高;“三个”杜绝;“四个”坚持;“五个”相结合!

两个提高:即提高专业琴皮的出皮率;提高学习琴皮的新品质。

三个杜绝:即杜绝以次充好;杜绝平分秋实;杜绝铺张浪费。

四个坚持:即坚持正确取舍;坚持计划分解;坚持品质标准;坚持节约资源。

五个相结合:即小心谨慎与大刀阔斧相结合;正确取舍与合理分解相结合;多种设想与一剪定案相结合; 因楞巧剪与因纹妙裁相结合;好皮精剪与孬皮细裁相结合。

只要做好上述四点,合理裁皮才能得以实现;只有做到合理裁皮、乱剪滥裁所导致的:“花纹支离破碎,佳楞横竖倒霉!怪鳞块块占位,好皮不翼而飞”的沉痛教训才能得以彻底远离。
三、吃水科学是现代蒙皮之根本。
吃水就是浸、泡、涨三字总代名词!传说从前南方因天潮地润,雨水充沛,聪慧过人的制琴鼻祖——水发老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之水资源,突发奇思妙想,并为之实践尝试,最终成功地发明出:“小盆盛大蟒,天水汰地龙”的水发式南派蒙皮法。吃水之名也由此诞生!
吃水是自选皮、裁皮、刮鳞后的首道重要工艺!故有首要之称的三道吃水,分别是铲垢、削肉、刮脂三项工艺的唯一前提。它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铲、削、刮能不能一步到位,套、 烫、蒙可不可一气呵成的现代蒙皮六道工艺的连环实施与顺利进行 。
俗话说的好:“吃水容易到位难,不识水候更麻烦。”如果蒙皮者不识水候,就好比演奏家不懂音准,指挥家不懂节奏的道理一样。在浸泡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最为棘手的莫过两种:一是吃水不到位;二是吃水吃过头。
吃水不到位之后果是:污垢难铲肉难削,刮脂除油如刮胶。耗时费力人烦恼,稍有不慎皮报销。
吃水吃过头给琴皮造成之伤害是:套皮未成皮已破,欲蒙佳音成南柯;好皮瞬间化乌有,事与愿违无奈何。
那么怎样吃水才算到位呢?本人认为:这是一项颇具科学含量的综合技艺,首先应从琴皮之种类、规格、产地、年轮、肥瘦、厚薄、脱皮时间等多种因素去分析吃水顺序,在结合生产季节与浸泡水温度两大前提,来确定具体吃水时间。对此本人曾先后为之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高原野生(旱蟒)皮的夏季吃水约为四小时左右。分别是沼泽野生(水蟒)皮与人工养蟒皮这两种的吃水颇为相等蟒皮的总和。其余野生皮的夏季吃水均在三小时左右。谈到这里,我仅强调一点:如果在初学蒙皮过程中,因缺乏实践经验而导致吃水不到位或吃水过头之现象,请记住我所说的:“吃水不足再吃水,吃水过头别吃亏!风干还原再吃水,切莫在再错吃暗亏”。
总结本人在蒙皮过程中的吃水处理体会,概括如下:
头道吃水多门道,灵活自动莫教条。皮色微变吃水少,皮色大变水超标。皮色朦胧吃水到,不软不硬好用刀。二道吃水有技巧,毛刷蘸水防脱胶。边刷边刮反复搞,脂尽皮洁潮布包。待到吃水时刻到,探囊取物皮套牢。三道吃水有诀窍,“碗”内水战动刮刀。莫道皮中空间小,科技含量别小瞧。水不到位琴音躁。吃水过头张力孬。
四、铲削到位是现代蒙皮之保障。
铲、削、刮既是与三道吃水并驾配套工艺,亦为现代蒙皮的保障措施。众所周知:胡琴之发音原理,是弓毛与琴弦之摩擦,从而导致琴皮产生物理性震动而发音。所以琴皮的皮质处理工艺好坏,直接关系到琴皮震动的频率高低与琴声音色音质的优劣。
随着时代节奏之不断加快,人们对琴皮的皮质工艺要求越来越高,如“照光透视”、“借亮审皮”的老格局,现已成为广大消费者赶潮流的新时尚。尽管其中不乏充“内行”与模仿秀的参与,但终究给专业制造者提出更新、更高、更严的要求!面临残酷的市场竞争与严峻的工艺挑战,改良工艺,适应潮流是我们之唯一选择。因此我们在皮质加工的工艺中,必须坚持“三平”、“四稳”之原则,“三平”:即心平、刀平、琴皮平。“四稳”:即意稳、技稳、力稳、铲刀稳!从而达到“三清”、“四匀”的境界。三清:肉清、垢清、清!四匀:即意匀、气匀、力匀、皮更匀。
概括我在琴皮铲刮之工艺中之点滴收获,归纳如下:
竖铲戗刮麻烦大,顺刮横铲是行家。心静皮平刀听话,除脂削肉如切瓜。厚薄均匀似尺卡,玉洁剔透白无瑕。
五、顺其自然是现代蒙皮之精髓。
顺其自然,就是还事物本来面貌——有理,顺自然规律发挥——无亏!随时代节奏发展——有利,唯标新立异蒙皮——有为。综上四点,加工制造后的成品琴皮的楞、纹形状,必须与该皮原生蟒的楞、纹形状完全保持一致,或基本保持相同。
顺其自然蒙皮,还成品琴皮之本来面貌,是本人融演奏与制造为一体的综合尝试新法!亦是诗韵二胡既无狼音、又无杂音,和谐统一,与众不同的技术精髓。这一唯诗韵仅有的现代蒙皮,在古今二胡蒙皮史上尚无先例。无论从唐代嵇琴的干蒙(免浸泡)开始,到奚琴的活蒙(现宰现搞),再到胡琴诞生初期的尿(马尿等)浸;到中期的乳(羊奶等)泡;在到后期的酒涨!乃至南胡问世吃水到今,既无顺其自然蒙皮的史料记载,亦无民间传说的相关。
顺其自然蒙皮,既保持成品琴皮楞纹不变之原生形态,亦保持该皮的皮质纤维免遭经、纬单向拉力(超负荷)所导致的弹性、张力的减退与消失,及纤维排列失衡等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还保持该皮的原生物质长期稳固存在,从而确保琴皮的品质长久不衰。这三点本人所言,正是千年历史的传统蒙皮难以具备的软肋所在。
顺其自然的现代蒙皮,与延续至今之传统蒙皮,它们虽有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但前者旨在发展,标新立异的发展!后者意在传承,墨守陈规的传承。如用现代科学目光去待历史与未来,墨守陈规的延续传承终被标新立异的发展取代。
现代蒙皮的标新立异,亦不排除前人蒙皮的精华,我们仅是站在前人与同行的成果之上,有的放弃地吸取其新鲜血液,去伪存真,古为今用。只要古人和同行有点滴长处可取,我们必然学以致用发扬光大。从古到今演奏与制造就是两个非等同行业,然而诗韵琴坊却是名符其实的合二为一。总结我们在顺其自然现代蒙皮中的感悟心得,概括为:
现代“科蒙”形不变,原生原态顺自然。方楞不可蒙成扁,扁楞拉方音不甜。标新立异妙悬念,突破传统巧还原。墨守陈规难发展,适应潮流永向前。
六、适控松劲是现代蒙皮之核心。
适当掌握蒙皮的松紧度是一个既抽象又复杂的技术问题。何为松?何为紧?怎样才能松紧有度呢?这个度字决定了松紧的控制范围,这个度字抽象地额度量化了现代蒙皮的松紧过程。
起初蒙皮是由感性为基础,工具为辅助。后来逐渐过渡到理性为基础,工具为辅助,感性为参考,数据为根据的科学蒙皮。数据就是已裁好的料皮与刚蒙好未晾干的半成品皮长宽比较数据;半成品(刚蒙好)潮皮与半成品干皮(尚未切割)收缩比较数据;半成品潮皮与成品的振动频率比较数据;四季气温及其干湿度比较数据等等。千万别小瞧这几点小小数据,就是它们帮助我们诗韵琴坊二胡彻底解决既无狼音、又无杂音、和谐统一的难题;就是它们帮助我找到现代蒙皮之真谛——顺其自然;还是它们帮助诗韵打破凭感觉、论经验的传统蒙皮规律!
适控松紧对每一个二胡蒙皮者而言,无不用心良苦、全力以赴。然而在现实操作过程中往往事与愿违。作品往往不是声音像感冒,就是音燥调门高。其实蒙皮就在蒙皮过程中,但也不完全在其中。蟒蛇虽死,其皮有声。琴皮寸短,然声命长存。
适控松紧虽是现代蒙皮的关键,然而研究琴皮内在,掌握原生奥秘则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按“一样木材十样货,十条蟒皮一样做”的传统行话去操作,说千道万那是蛮干。因为蟒皮有种类、产地、大小、厚薄、肥瘦、公母、年轮之分,无论是外形差异还是内在区别,然而吃水、拉力决不可完全一致!如用同样手段、同样力量去决定松紧,则完全失去意义。四十方蟒皮的厚皮与二十方的薄皮,用同样方法去蒙皮,如果后者是二胡,我敢断言:前者不是二胡,是名符其实的班鼓。为在适控松紧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必须在搞懂、弄清琴皮的原生形态、原生规律上很下功夫的同时,学习一些与蒙皮相关的科学知识,如振动原理、共鸣知识、辨音能力、演奏技巧、审美常识等等。虽然这不在蒙皮的直接范围内,但离开这些间接关联的基本知识又怎能适控松紧?蒙好琴皮?
我对蛇情有独钟,不知不觉养成了有动物园必到,有大蟒蛇必看的终身之好!从而为后来专业从事二胡制作打下良好的蒙皮伏笔。最后六句话是我的心得总结:
适控松紧是关键,因曲选蒙为必然。民族风格厚不变,移植曲目亮上前。松紧尺度任君选,“帕瓦罗蒂”应为先。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