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3日,比亚迪的跨座式单轨—“云轨”在深圳举行了全球首发仪式。这个不知道是什么“鬼”的云轨在发布当日,被外界冠以“治堵神器”的称号。
云轨也是比亚迪耗费5年,耗资30亿研发出来的产品,这款车 产品跟现在各大城市比较盛行的交通工具——地铁比起来,整体的制作成本更低,速度更快,最主要的是云轨也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实际上,云轨并不是什么很神奇的高新科技,原型机早在1820年就被发明了,1824年,世界第一条货运单轨在伦敦投入运营。1888年,世界第一条跨座式单轨铁路出现在爱尔兰。1958年,德国人承前启后地将单轨的技术归纳为三个要点:跨座式、混凝土轨道、橡胶轮,即所谓的“ALWEG型独轨”。
此后,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许多国家都修建了这种形式的轨道交通设施,其中尤以日本为多。2012年,“重庆轨道交通3号线三期工程二塘至鱼洞段”开通试运营。这段长16.5公里路段是全世界最长的单轨(注:重庆3号线全长55.5公里)。截至2015年底,全国已有26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只有“山城重庆”选择单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香港居前5位,通车里程分别为548公里、527公里、260公里、225公里和215公里,均未采用单轨。
云轨的硬伤
在云轨的部分参数里,其运载能力是0.8-4.0万人/小时单向,这个运载能力可能大家没有什么概念,但是既然被宣传为治堵神器,那么必须能显著缓解城市里的交通压力,我来举个例子。以北京为例,北京有16条轨道交通(15条地铁,1条机场专线),每日的交通日运量超过1000万,节假日高峰甚至达到1300万人次,其中10号线日均超过100万,以云轨0.8-4万人/小时的运载能力,每天最多不会超过50万,虽然其成本低,工期短,但是对于北京这种国际大都市来说,云轨是满足不了其交通压力的需求的。
除此之外,云轨还具有占地面积小;噪声低,乘坐舒适;景观性好等特点。当然,这列车还有一个非常强的 “比亚迪特色”。车上搭载着比亚迪出品的电池系统,能够在外部供电系统停止之后,继续供电直到列车到达下一站。
在这个过度宣传的年代,越来越多的新闻为了吸引眼球总是面熟夸张,让人容易标签化。当然云轨项目和之前的巴铁项目不一样,云轨是有出路的,希望比亚迪摆好自己的定位,踏踏实实的将云轨系统发展改善。笔者在泼冷水的同时,也期待比亚迪能真正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