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塔的飞虹塔

2023-05-11 综合 71阅读

飞虹塔位于山西洪洞县城北17公里的广胜上寺,塔身琉璃镶嵌,俗称琉璃塔。琉璃,是一种矿物质材料。半透明体,把它涂在陶质(坩子土)制成的筒瓦、板瓦、脊鲁等构件表面,然后放至陶窑内用火烧成一层细密的彩色釉,使之成为一体的彩陶器物。釉在陶表面,有耐磨、结实、坚硬、美观的优点,是中国富有民族色彩的建筑构件材料。
据塔碑记载:塔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唐代宗大历四年(769),汾阳王郭子仪奏请重修,始改现名。广胜寺分上、下二寺,相距里许,共有殿堂11座。元成宗大德七年(册迹1303),临汾盆地发生强烈地震将前塔毁坏。州旦并现存的这座飞虹塔,重建于明正德十年(1515)至嘉靖六年(1527),历经12个春秋。 塔的设计者是明代僧人达连禅师。达连系襄陵柴村里(今山西襄汾县柴村)人。
明天启二年(1622)至六年(1626),底层增建围廊,塔形为平面八角形锥体十三级,通高47.63米。外形轮廓由下至上逐层收缩,形如锥体。塔身用青砖砌成,各层皆有出檐,外镶黄、绿、蓝三彩琉璃烧制,一二三层最为精致,檐下有斗拱、倚柱、佛像、菩萨、金刚、花卉、盘龙、鸟兽等各种构件和图案,构制精巧,令人目不暇接。斗拱,主要是使用在建筑物的外檐之下的主头之上。斗,是方形木块,形状像过去量粮食的"斗"形而得名;拱,是一截两端砍削成弯曲形状的长方形木块。斗和拱相交一起形成的建筑构件,就叫"斗拱"。斗拱的功用有三:一是利用出挑,加长建筑物屋面的坡长和出檐的长度;二是增加古代木构建筑的坚固性和抗震能力;三是给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美增添了各种装饰品。是明代琉璃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当地人称其为琉璃宝塔。每当雨后天晴,塔身光彩夺目,宛如天际一道长虹,故名曰"飞虹塔"。塔身中空,内设"之"字形梯道,在整个塔的十三层八角上,建造者均设计了琉璃套兽(龙头),从兽嘴向下衔悬有金铎(又称风铎、风铃),共一百一十四个,给琉璃塔增添了动听的音乐美感,使这座完美的琉璃宝塔,静中有动,动中有声。可见这座塔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彩绘鲜丽,至今色泽如新。塔中空,有踏道翻转,可攀登而上底层塔心室内有非常华丽的琉璃藻井。 飞虹塔轮廓线不是魏晋隋唐以来常见的柔和的抛物线,而是一条直线,比较僵直,但铺满全塔的琉璃贴面反映了山西民间高超的琉璃烧造技艺。明代文人王翰曾作诗赞日:一塔玲珑驾碧空, 满山翠柏起秋风。云生宝殿僧常定, 咫尺须弥未许通。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塔与廊巧妙衔迟肆接,毫无续貂之感。加之塔正面入口处建造十字歇山式小楼阁(俗称"龟须座"、"五风楼"、"龟头屋"等),丰富了塔廊的内容和塔的总体造型。飞虹塔是中国截至目前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琉璃塔,被世人誉为广胜寺一绝。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