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直播崛起的电竞,未来的出路是走向娱乐圈吗

2020-10-28 科技 76阅读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互联网直播产业人气火爆,逾100家直播平台获得社会融资,社会舆论纷纷聚焦……这个新兴产业给予了人们太多想象空间。然而,盛极一时的状态并没维持多久。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产业发展已露疲态。首先是跟风资本的离场。其次是行业市场的整合,直播企业将迎来大面积转型成为业界共识。再次是政策监管的深化,《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的出台切实提升了行业准入门槛,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监管,也使得行业整合洗牌势在必行。
事实上,这片孕育出“草根逆袭神话”“上亿身家主播”的吸金土壤,自身耕耘一直苦不堪言。因为缺少稳定的盈利模式,带宽成本、热点内容、营销推广“三座大山”时刻压迫着直播平台,即使历经大浪淘沙后生存下来的企业也不得不支付高于其营收数倍的成本。
互联网直播行业盈利模式的困境不是偶然。其暴露出的问题,一方面是内容局限。虽然直播内容多元化、专业化的呼吁由来已久,但大部分直播平台的内容仍以泛娱乐化为主,作为一种“低端综艺”模式广泛存在。
另一方面则是用户局限。早年直播行业的对象主要针对受教育程度偏低、娱乐生活匮乏的人群,这些用户在人群数量上虽是“大众”,但在文化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上是“小众”。
实际上,直播行业一直以来都未得到社会精英阶层的太多关注,社会主流舆论尤其是老一辈人对直播行业印象消极,他们虽然认可直播行业的产业价值,但对其传播的内容持保留意见。
有声音说,2017年是直播产业的寒冬,这种说法未必准确。寒冬的到来只是宣告了直播泛娱乐化时代的终结,众多同质化、低俗化营销的平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政策约束中将淡出人们的视野,迎来的可能是行业整合发展的春天。真正富有社会价值的文化产品如何生产,稳定活跃的商业模式怎样建立才是2017年互联网直播行业探索的重点。
网络平台直播不应只靠网红,直播行业自身应该打破思维定势、开阔视野,强化与关联产业间的互动,除了“电商+直播”的模式,有的企业已开始尝试“直播+游戏”“直播+教育”等模式,为行业注入了新活力。
在内容上,互联网直播行业的颜值经济要回归内容本身,从“有价值”逐渐过渡到“有品质”,还要多关注社会热点、百姓企盼,并通过直播发出理性声音,而不是单纯地凑热闹和发牢骚。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