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游的玩具》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说明:
玩具是孩子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儿童的“第三只手”,儿童在玩具中成长,他们通过玩玩具、做玩具、欣赏玩具,健全了心智,认识了世界。因此本课旨在借助“玩具”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促使他们创造性的参与学习,体验设计和制作,感受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会游的玩具”进行深入的解剖,从“会游”的原理,选材的重要性,到简易的玩具草图的设计,玩具的制作装饰等的讲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并通过欣赏不同的“会游的玩具”,感受其巧妙的变化。对“会游”产生强烈的好奇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制作、写作的热情。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激发和保持学生对已接触过的知识的兴趣和新鲜感,在教学设计上,重点放在“探究”上,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并且科学课上他们也学过了有关“会游”的知识,因此采用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解决。本课教学恰巧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对于基本原理的发现、材料的选择,学生在探究中并不难发现“会游”的几种方式及材料的选择。并且科学小知识在劳技课中得到运用,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关键在于把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动手制作,是这一年龄阶段学生所要克服的难点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为他们营造一个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设计理念:
该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有较强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探索中发现,发现“会游”的原理,发现材料的选择;在研究中解决,解决“会游”的几种方式,,解决简易玩具的设计,解决如何根据需求选取相应的材料。现在的学生可以说个个爱动手、动脑,但现在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优越,由于受到父母的过分的疼爱,致使很多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连最起码的劳动技能都不会,动手能力,所以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同时,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本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进行创造,制作,表现。以学生在课堂上“动手”为主要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老师深入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传授指导,特别是发现学生使用工具不正确时及时纠正,对学生的作品进行集体评选,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从而使学生在劳动中产生快乐,激发学生制作与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学习掌握螺旋桨的基本制作方法和步骤并能有条理地写下来。
2、能性目标:从操作领域上讲,通过欣赏、感知、绘制、剪贴等一系列过程,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行简单的装饰。
3、情感性目标:从情感领域上讲,通过设计和制作感受动手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制作螺旋桨、玩具模型的方法,让玩具能真正地“游”起来。
难点:发挥想象力,做出与众不同的玩具并按制作步骤写下来。
六、课前准备:
1、学具准备:泡沬塑料、小木条、橡皮筋铅笔、彩色水笔、双面胶、彩色卡纸等各种材料和工具
2、教具准备:课件,图纸,学生已完成的几件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显示图片
(展示生动的课件:池塘里悠闲自得的鸭子、大白鹅、鱼儿,海面上的汽艇、帆船、军舰等一些会游动的物体。)
2、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都在哪儿?
(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引导热爱生活)
3、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为什么会游动呢?
(引导学生联想科学课中学过的知识,使知识运用于生活,初步解决了浮与会游的原理这一难点问题。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可感的操作对象”。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为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分析、思考,激发兴趣,产生一种急迫探究的欲望。)
师:老师知道大家已经准备了许多制作材料,你们想不想动手把刚才看到的帆船、军舰……做出来?还要让它们能游起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做一做会游的玩具!(出示课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有了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那教学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合作探究
1、小组成员讨论本小组准备做什么,如何让它动起来。
2、交流讨论结果。
3、小结:小船装上帆、鸭子装上会动的脚、汽艇装上发动机……其实我们是给它们一个外力,装上动力装置。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简易的动力装置------螺旋浆,装上它,你做的帆船、小鱼……就会游了。
4、学生看图纸,讨论螺旋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5、指名说说螺旋浆的制作方法和步骤,老师边演示,强调注意点。
(请一个同学上台讲解,另一个同学上台与教师合作,示范螺旋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