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饮酒后会表现得与平时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呢?美国研究人员发现,酒精会影响大脑中控制人行动的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的“沟通”,从而影响判断力,导致消沉或亢奋等酒后失态行为出现。
酒后“辨”脸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招募12名有酗酒习惯的研究对象,包括10名男子和2名女子。这些人平均年龄为23岁,平均每个月要喝醉7.8次,因此极有可能对酒精成瘾。
研究人员让他们喝下一杯安慰剂或是酒精含量为16%的饮料,然后给他们看一系列人脸图片,要求他们为脸孔的表情归类,区分出这些表情究竟是生气、害怕、快乐还是中性。
研究人员同时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扫描研究对象的大脑。扫描结果能让他们清楚地观察到研究对象在完成指定任务时大脑各个部位的活动情况。结果显示,喝下安慰剂的研究对象大脑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间的交流同步,但喝酒的研究对象这两个部位运转不一致。
影响协调
研究人员说,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一同控制人的行为。英国《每日邮报》4日引述研究负责人、心理学教授卢安·攀的话报道:“杏仁体和前额叶皮层间是一种动态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它们之间的互动能让人对所处环境进行准确评估,从而相应调整自己的行为。”
喝醉后,大脑这两个部位的沟通会“脱节”,导致人难以理解别人脸部表达出的非语言信号。攀说:“这一研究让我们更加了解醉酒之人的大脑活动,从而明白为何他们会出现消极或亢奋等不同酒后表现。”
相关研究报告发表于9月号《神经药理学杂志》。
存在缺陷
先前有研究显示,酒精会影响杏仁体功能。杏仁体主要负责“解码”表情等“社交暗示”。如果它的功能受到影响,人就无法分辨危险信号。攀说,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类似现象——醉酒的研究对象在看到生气或害怕的脸庞时,杏仁体的活动受到限制。
他说:“研究结果表明,人在酩酊大醉时,大脑无法像平常那样处理与威胁相关的信号,因为杏仁体无法对这种信号作出反应。”
研究人员说,鉴于这次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少且都有酗酒习惯,今后还需进行包括非酗酒者在内的更大规模研究。另外,整个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完成,因此尚不能确定他们的发现能否应用于实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