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原因是指影响历史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带有历史发展必然性,在历史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我们可以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本质、历史发展的主要原因等角度去探讨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性因素,是历史事物能够产生的土壤,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与之相应的历史事物便不会产生。
所谓主要原因,是指对历史事物的产生起主导性作用的因素。有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如果缺少了这种因素,历史事物则不会以当时的特征出现,甚至不会产生。
所谓直接原因,是指促使历史事物产生的诱导性因素,事件发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一种偶然性因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而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这和原因分析法的优点是抽象而又深刻,易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需要指出的是,内外因属于社会、国家、==等人的意识很难起决定作用的大范围历史概念时,那么它们是专指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这就区别主观原因与客观原因。
(一) 1、根本原因(也叫“远因”):指各种原因中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到帝国主义时代的加强以及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2、直接原因或近因:指直接导致事件发生的近期原因。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近因便是欧洲列强对巴尔干半岛的争夺。
3、导火线:直接原因中促使事件在某一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和以某种特定方式爆发的偶然因素。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便是1914年6月28日的萨拉勒窝事件。
另外,问原因的命题用语中还有“历史背景”、“历史条件”也很常用,但其意思又同“原因”略有不同:
4、历史背景:是指事件发生前的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的政治、经济等诸因素。命题时,“历史背景”常和“原因”混用,往往问某事件发生的背景实际上就是问该事件发生的原因,但实际上仔细分析,二者还是有区别的。例如,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包括鸦片战争后外国的继续侵略、清政府的加紧搜括,使人民负担加重、阶级矛盾激化(根本原因)和1849年前后广西的连年灾荒、农民纷纷起义(直接原因)。但若问“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则除了上述之外,还应该叙述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反清活动如何为起义作了长期的酝酿、组织工作。看见,“历史背景”除了包括“原因”之外,往往还包括事件发生前的酝酿过程。
5、历史条件(也叫“前提”):指具备了哪些条件才会以后的某一件事。它同“原因、背景”意思差不多,但一般指包括积极方面的原因,产生的也只是积极的结果。
(二)意义、影响、作用、教训、启示:
1、意义:含义和所指范围最广,“影响、作用、后果、评价、经验、教训(启示)”等都属于“意义”的范围,有时还包括“性质”。
2、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此等等。
3、作用:同影响意思相近,不过多指积极影响。
4、经验、教训、启示:经验一般指正面的成功的方面;教训一般指反面的失败的方面;启示则 二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