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是人生的终点,是必然结果,没有任何人可以摆脱这一结果。不同的是,有些人死得早些,有些人则死得晚些。
过去,在婴儿高死亡率,战争、饥饿,灾荒频繁的年代,死亡经常发生,不同年龄的人都会出现死亡,人们感到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是生活中自然的、正常的现象。
19世纪60年代,殡葬业从欧洲兴起,埋葬前的尸体从家中转到一些特别机构,死者由一些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处理。对大多数人来说,死亡是件很难了解的事。与此同时,人口死亡率因生产力提高、卫生事业发展而大幅度下降,生活中的死亡现象不断减少,于是,死亡变成一种陌生而神秘的过程。死亡问题也由过去经常谈论的话题变成忌讳提及的话题。许多人缺乏死亡的精神准备,对死亡的恐惧心理由此产生,他们不愿意了解关于死亡的常识,总觉得自己离死还早着呢。
尽管人口死亡率在下降,但事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正迈向死亡。对一般人来说,年轻时死亡的来临似乎很遥远,面对老年人来说,则会经常遇到。心理学家提醒人们,死亡来临之前,做好思想准备要比无准备要好。如果死亡突然来临,个人及周围的人的适应能力会比较迟钝,束手无策。若死亡是在一个长期疾病后发生,则人们有了心理准备,适应能力增强了。
不想死,是人的本能。老年人也存在强烈的生存愿望,但是,人总是要死的。对待死亡应采取唯物主义的态度。在身体尚好的时期,我们应尽力工作,丰富生活,充分显示生命的价值。当身患重病时,积极配合医生治病。若知道死亡即将来临,及时安排好后事,冷静等待生命的最后一刻。
人是社会动物。机器坏了就停止运转,被处理掉了。人的生命因死亡而停止,它的影响还会依然存在,不会由于生命的终止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