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灰霉病是大棚栽培番茄的重要病害,茎、叶、花、果均可危害,但主要危害果实,通常以青果发病较重。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不规则形,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病菌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病部以上茎叶枯死导致枯萎病;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呈”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相间的轮纹,病、健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少量灰白色霉层。果实染病,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
图:灰霉病导致植物死亡
侵染循环:
番茄灰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寒冷地区)或菌丝体及分孢梗(温暖地区)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越夏或越冬,条件适宜时,萌发菌丝,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雨水和人们生产活动进行传播。分生孢子依靠气流传播,从寄主伤口或衰老器官侵入致病。病菌为弱寄生菌,侵染植物的贮藏器官或抵抗力较弱的部位(如果实)。可在有机物上营腐生生活。
图:果实染病症状
生物学特性:
据华中农业大学研究资料表明:灰葡萄孢菌的生长温度范围较广,在3-30℃之间都能生长,而最适生长温度为20-23℃,在5℃以下及30℃以上,灰葡萄孢菌生长缓慢。灰葡萄孢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0℃下1h。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在8-32℃范围内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左右,培养24h后孢子萌发率可达94.3%。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相对湿度要求较高,淹水条件下不利于孢子萌发,在20℃下培养24h的萌发率仅为5.8%。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萌发与空气相对湿度有关,当空气相对湿度≥80%,灰葡萄孢菌分生孢子才能萌发,当空气湿度低于80%时,分生孢子不能萌发。灰葡萄孢菌也能在较广的PH环境(PH2-11)中生长,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喜欢偏酸的环境,最适=PH值分别为5和6.2。灰葡萄孢菌菌丝生长对光照无特别要求,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均能生长。灰葡萄孢菌可利用多种营养成分,但是对培养基的碳氮源也有一定的选择性,最适碳源为葡萄糖、甘露糖和果糖。最适宜氮源为精氨酸、蛋白胨或牛肉胨为最佳。一些学者认为营养对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有促进作用。但也有研究发现有些营养成分可抑制灰葡萄孢菌孢子萌发,如淀粉、蔗糖和精氨酸等。
灰葡萄孢菌孢子或菌丝的最适侵染温度为12-17℃。在室温条件下,灰葡萄孢菌的致病力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增强。处于高湿条件下(相对湿度≥85%)8h,灰葡萄孢菌能成功造成侵染。在20-25℃和多雨高湿条件下,灰葡萄孢菌菌丝生产快、菌核形成早。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别有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图:叶片染病症状
发病条件:
当然,种植密度过大,或营养生长过旺,田间通风透光差,品种抗性较低等,均是造成发病的条件。灰葡萄孢菌是弱寄生真菌,管理粗放,机械损伤、虫伤、生长不良抗性弱等也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番茄灰霉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一是低温持续时间过长,低温是温室大棚番茄灰霉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北方节能日光温室中,温度长期偏低,日均温在20℃以下,尤其连阴天情况下,植株处于饥寒交迫的环境下,易发病;二是持续高湿是关键因素。辽宁省农科院植物保护所研究表明,在一天中,相对湿度大于90%持续8小时以上,灰霉菌就能完成侵染、扩展和繁殖。
图:叶片典型V型侵染
侵染机理:
灰葡萄孢菌能以分生孢子借助风力、流水或雨水溅射进行传播。分生孢子落到寄主植物表面,在环境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萌发长出芽管,芽管伸长通过植物表面气孔或伤口侵入植物组织,或是在芽管顶端形成类似附着胞的结构,附着胞则通过机械压力及分泌一些细胞壁降解酶类物质直接穿透寄主植物表皮,进入寄主植物体内;在侵入寄主植物体内后,灰葡萄孢菌借助于真菌毒素等化学物质杀死寄主植物细胞并形成初始病斑;经过一段时间的潜伏侵染之后,病斑开始扩展并造成植物组织软腐;在侵染后期,灰葡萄孢菌在寄主体表形成分生孢子梗,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并开始下一轮的侵染循环。
图:染病叶片背面
葡萄孢菌作为一种坏死营养型病原真菌,能产生一系列非寄主转化性的植物毒素杀死寄主植物,所以灰霉病的侵染作物种类繁多。从受灰葡萄孢侵染的植物组织中分离到的一些毒性物质,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能使愈伤组织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并能对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细胞器产生影响;能够导致植物叶片变色和细胞溃解,从而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定植。
灰葡萄孢菌还能产生草酸等对植物有害的小分子酸类物质。通过体外草酸乙酸盐水解酶,将草酸乙酸盐转化成丙酮酸盐和草酸,酸化周围环境;然后灰葡萄孢菌分泌的多种胞外酶类(包括果胶酶、蛋白酶和漆酶),受草酸激活,对寄主植物造成损伤。而且草酸可以螯合细胞壁上的钙离子,破坏钙-果胶复合物,钙离子的去除扰乱了果胶复合体之间的分子内相互作用并破坏果胶主链的完整性,导致果胶间质吸水膨胀。草酸及灰葡萄孢菌产生的植物毒性蛋白还可引起植物发生防卫反应,直接引起植物程序性死亡,这些都有利于侵染进行。
灰葡萄孢菌也是一种腐生病原真菌,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壁降解酶,降解不同类型的细胞壁聚合物,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果胶酶水解破坏植物组织、消弱细胞壁,有利于病原菌穿透和定植寄主植物,并为其后的生长和扩展提供养分。
此外灰葡萄孢的代谢产物中有乙烯、生长素和脱落酸等植物激素,从而改变植物体内单一激素的量或破坏植物体激素的平衡。
图:茎秆感病
防治:
除去温度、湿度等客观因素外,生产上人工的不合理操作,往往成为灰霉病的重要诱因:一是对花进行激素处理,造成花瓣不能正常脱落,与果实粘连;一旦花瓣死亡,条件一旦合适灰霉病病菌便会滋生,引起果实染病或污染果面;二是打叉摘叶等造成的伤口,没有及时的处理或棚室病原基数较大,人为伤口造成病害爆发。
图:花瓣激素处理造成花瓣不能正常脱落
图:花瓣滋生病菌
这里提几点:
一是,低温季节的高温管理,将棚室温度稳定在28-32℃之间,增产又防病。(别问我为什么)
二是,棚室的整体消毒处理,除去正常作物施药外,要对地面、立柱、墙面等等进行杀菌处理(不限农药,也可以是人用的卫生消毒,大家自由发挥)
三是,采用雄蜂进行授粉,这样花瓣可以自动脱落(另据用过的朋友讲,西红柿个头并不小,与激素处理差不多)
四是,一旦条件合适发病或者发病后,不要喷施叶面肥,先治病。
以前整理的常用灰霉病防治药剂(后来账号忘了,重新发一遍):
细胞分裂抑制剂
乙霉威:对黑星病、炭疽病、青霉病、灰霉病等多种病害。在防治蔬菜灰霉病上有很好的效果。对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多菌灵类)呈负交互抗性。该杀菌剂能有效防治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灰葡萄孢病菌引起的葡萄和蔬菜病害,也可防治黄瓜灰霉病、茎腐病、甜菜叶斑病、番茄灰霉病,用于水果保鲜,防治苹果青霉病。与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有负交互抗性,然而两者混合使用可导致产生对两种化合物均有抗药性的菌株。
真菌呼吸作用抑制剂
复合物II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啶酰菌胺:巴斯夫开放的新型烟酰胺类内吸性杀菌剂,杀菌谱较广,几乎对所有类型的真菌病害都有活性,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菌核病和各种腐烂病等非常有效,并且对其他药剂的抗性菌亦有效。对主要经济作物的多种灰霉病、菌核病、白粉病、链格孢属等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吡噻菌胺:日本三井化学,对灰霉病、白粉病、霜霉病等广范围的病害有很高的活性,并有相当的持效性。
氨基酸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
蛋氨酸生物合成抑制剂
苯胺基嘧啶类化合物
嘧菌胺:可用于多种作物中黑星病和灰霉病的防治,与三唑类、苯并咪唑类等传统杀菌剂无交互抗性
嘧菌环胺: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葡萄、草莓、果树、蔬菜、观赏植物、草坪、园林花卉等等作物中的灰霉病、白粉病、黑星病、颖枯病以及小麦眼纹病等,同三唑类、咪唑类、吗啉类、二羧酰亚胺类、苯基吡咯类等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敏感货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嘧菌环胺也可与丙环唑、环丙唑醇、咯菌腈等其他杀菌剂配成混剂使用。
嘧霉胺:对于防止葡萄草莓、番茄、洋葱、豌豆等作物及观赏植物的灰霉病有特效,还可用于防治梨黑星病、斑点落叶病等,嘧霉胺对敏感或抗性病原菌均有优异的活性,有其对常用的非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已产生抗性的灰霉病菌有效。
由于作用机制相同,苯胺基嘧啶类杀菌剂的不同品种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但与机制不同的三唑类、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类等无交互抗性。
脂质和膜合成抑制剂
脂质过氧化作用抑制剂
二甲酰亚胺类化合物最终开发出三类杀菌剂,即恶唑啉二酮类,例如乙烯菌核利,乙菌利;朴海英类或咪唑啉二酮类,例如异菌脲;以及丁二酰亚胺类,例如腐霉利。
异菌脲:广谱
腐霉利:对葡萄孢属和核盘菌属真菌有特效,能防治果树、蔬菜作物的灰霉病、菌核病、蔓枯病等,对甲基硫菌灵多菌灵等抗性真菌亦有效,腐霉利喷施后可以通过作物的叶和根迅速吸收,使用后保护效果好、持效期长,有效组织病斑发展蔓延,腐霉利不能与强碱和有机磷农药混用。
乙烯菌核利:能有效防治灰霉菌、核盘菌,并对蔬菜立枯菌、白斑病菌、亚隔孢壳菌等有一定的疗效,对葡萄、蔬菜还有治螨作用。
该类药剂之间也存在交互抗性,注意轮换用药。
麦角甾醇类生物合成抑制剂
C14脱甲基化抑制剂
恶咪唑:对灰葡萄孢属、盘单孢属、黑星菌属、枝孢属、胶锈菌属、交链孢属等病原菌均有极好的抑菌活性。该化合物对灰霉病菌有突出的杀菌活性,对蔬菜和水果商的二羧酰亚胺类和苯并咪唑类杀菌剂抗性株系和敏感株系均有很好的效果,对现有的杀菌剂不存在交互抗性问题。除了一直孢子萌发外,对灰葡萄孢属真菌的各个生长阶段均有一直作用,包括芽管伸长和附着器的形成、菌丝的侵入和生长、病害扩展及孢子形成,还具有较好的治疗活性和中等持效性。
第三类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环酰菌胺:用于防治灰霉病、褐腐病及菌核病,它的主要靶标菌是高风险、极易产生抗性的灰霉病。
其他
国内比较突出的就是菌思奇——啶菌恶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不提,效果也可以。杀菌活性高于目前生产上推广和使用的其他化学药剂。最重要的是与其他灰霉病的防治药剂之间没有交互抗性。
轮换用药尽量选择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有交互抗性的药剂不要一起用或间隔太短使用。然后根据自己情况,合理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