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汗青指代 桑梓指代 须眉指代 巾帼指代 布衣指代

2020-04-20 文化 411阅读

1、汗青——古代的书,借指史册,也指著作完成。

汗青是指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以火烤青竹,使水分如汗渗出,再刮去青皮,便于书写,避免虫蛀,故称汗青,也叫杀青。

2、桑梓——古代常在家屋旁栽种桑树和梓树,因此代指家乡。

古代,人们喜欢在住宅周围栽植桑树和梓树,后来人们就用物代处所。种植桑树为了养蚕,种植梓树为了点灯。

3、须眉——胡子和眉毛,借指男子。比喻事物细微处,画笔的一种,用以描绘画面细部。

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为男子的代称。借指男子汉,大丈夫。

4、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

5、布衣-老百姓。

《盐铁论》中说:“古代普通人要到八九十岁才能穿丝绸衣服,在这以前,只能穿麻衣。”所以老百姓称为布衣。

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帛”指丝织品。富贵人家穿绫罗绸缎与丝绵织物,平民穿麻、葛织物。今人说的“布”,是指棉布,棉花是南宋时才从外城传入中原。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