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听说过他们,有那种5年级一共是小学到5年级初中有上,4年。那个是不是五四制?现在的是不是六

2022-03-18 教育 145阅读
我国有“六三”和“五四”两种小学和初中阶段划分.
1951年10月,我国颁布了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新学制,从1952年开始实行.可刚刚实行一年,就因师资水平低,教材不适应而停止了.以后,一直延用六三学制,也就是1922年学制.其中,也有一些波动,如:有些地方还在用五三三学制,但从全国范围看,比较普及的主要是六三和正在进行改革的五四学制.
(一)五四制学制
五四学制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制度.现在正在实行的五四制实验始于1981年,在北师大附小进行的实验.1989年原国家教委提出,要积极推进五四学制改革实验.之后,实验规模进一步扩大到全国很多地区.
1.理论依据
(1)小学五年制,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在我国许多地方经济落后,人们素质低,辍学问题比较严重,只有很少学生能坚持读完小学6年.小学改为5年更有利于普及小学教育.实验证明小学5年也能完成小学的任务,而且更有利于教育效益的提高.
(2)初中实行四年,能克服初中阶段学生负担过重、辍学率高的弊端.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研究表明,我国青少年身心发展提前了1-2年,实行五四制,更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可以有时间加入一些职业课程的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2.具体实践
五四制的重点、难点在初中,其基本做法是:(1)调整课程方案,除了增加语文、外语、数学等基础学科外,还要确保音、体、美等学科.增加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2)加强教材建设.一般有三类:统一教材;实验教材和乡土教材.(3)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渗透职业课程,也有利于开展分流教育.
通过实行五四制,学生的负担相对的减轻了,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增加了职业教育的内容,适应了当地经济建设的需要,学生可以升学就业两不误.更有利于初等教育“双重任务”的完成.
(二)六三学制
六三制是实行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制度.主要特征是重视知识的基础性.其最早可追溯到1922年学制改革.在我国影响比较广.
1.理论依据
小学六年时间比较宽裕,可以,开设更多和更丰富的课程.初中开设三年,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凑,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还有学者认为,义务教育中不应该加设职业教育.实行六三制更有利于和国际接轨,符合国际趋势.
2.具体实践
小学时间比较宽裕,课程安排比较全面.小学中音、体、美各育都得到重视.初中教育中,更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课堂教学.使学生迅速系统的掌握文化科学知识.
和五四制比较,六三制更加注重知识的基础性.但客观的说,两者各有自己的优缺点.我国地域广大,不应用一致的标准和拘泥于某一特定的形式,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学制模式.
(三)九年一贯制
除了比较普及的五四制和六三制,还有一种现行的学制模式.就是把小学5年和初中4年连接起来,称为九年一贯制.其优越性在于:
第一,小学毕业生取消升学竞争,直升初中可以节省为应付升学考试而进行的训练和总复习所花的半年时间,有利于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也不必为学生找到好学校而奔波、苦恼.减轻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小学开展第二课堂等有益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各项活动,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学生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解放,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学校对学生的考核,重在平时,重在发展,大幅减少考试科目,更有利于对学生素质进行全面培养.
第三,将九年的时间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考虑,全面安排,注重初、小过渡阶段的联系,有利于学校工作整体化、综合化、最优化.
但是,学生从一年级到九年级在同一所学校,时间跨度大,要经历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不同的年龄期有不同的心理、生理特点和不同的教育要求,这些给学校管理增加了难度,对学校的要求也增高了.目前,这一模式只在一些条件比较优越的地区和学校中试行.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