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钓机不适,鱼不吃食
鱼觅饵相当费力气,它需要不停地游动来觅取食物。科学家观察发现,鱼休息1小时,体力恢复30%,2小时恢复43%,3个小时,才能恢复到66%,所以它们觅食一段时间后,不管吃饱还是没吃饱,都需要休息几个小时。钓者熟知这一点就可明了,为什么临池垂钓,一天中有一阵子鱼猛咬钩,过一阵子又没有动静了。原因就在于鱼摄食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恢复体力。鱼在一天中,什么时候吃食,什么时候不吃食,有一定的规律性。在一天之内,池鱼摄食最佳时间,除冬季外,是在早晨和黄昏,上午10时前、下午4时后是鱼摄食的高峰时间,而中间长达6小时左右的时间,是鱼儿吃食最差的时间。如果在鱼不吃食的时间里去钓鱼,收获寥寥,是很自然的。
2.气压太低鱼不吃食
夏季阴天或雷雨之前,天气闷热,气压很低,鱼都上浮至水的中上层,这时水底没有鱼,自然也就钓不到鱼了。只有等雨过天晴,水中氧气大量增加,鱼儿开始活跃起来,食欲大增,四处觅食,这时钓鱼才能丰收。
3.水温不宜鱼不吃食
水温太低或太高,均影响鱼儿摄食。冬季,水温低于6℃时,除耐寒能力强的鲫鱼、鳊鱼、鲂鱼及鲤鱼外,其他鱼如草鱼、鲢鱼、鳙鱼、乌鳢、鳜鱼都不索饵,这是钓者熟知的;而水温过高,超过鱼的适宜温度,它们也不摄食。以池塘常钓的鲫鱼、鲤鱼、鳊鱼、鲂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为例,它们的适宜水温为15℃~25℃,水温达到25℃以上,则停止索饵,一般很难钓到。
4.水质差鱼不吃食
一般有害的化学物质不可能出现于养殖池塘。养鱼池塘的水源有三个来源:一类是引水渠供水。这类水源水质清澈优良,为养鱼场水质之冠。第二类是机井水。很多城市近郊区养鱼场都用机井水养鱼,一般凿井100米深左右,抽地下水养鱼,此类水源水质清洁。第三类是净化的河水。这类水源水体因受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水的污染,水质浑浊,水中悬浮的油粒物和饵料生物多,水的透明度差,较前两类水源此类水质最差。除鲇科鱼不怕浊水外,其他鱼都怕浊水,尤其鲤科鱼,若因水质过于浑浊,鳃丝被浊水的油粒物附着,鱼鳃吸收水中氧气的功能减退,会成群浮头,自然也不索饵。此外,有些公园的人工湖钓场和集体、个体承包的池塘养殖渔场,由于钓鱼的人多,每天投下过多的饵料,特别是有些人喜欢用海竿投大饵团施钓,投下的饵料鱼吃不完,积存在水底,天热腐败发酵而产生氨气,不论氧气是否充足,都会使鱼浮头。并且有许多养殖池塘,由于年年开放卖票钓鱼,钓鱼的人络绎不绝,但并不是每钩钩住鱼嘴或外扎钩钩住鱼体都能把鱼钓上来,常有些大鱼因钩得不牢而受伤逃脱,伏在水底不吃食。由于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造成鱼不吃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