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不用航天飞机来取代火箭。
中国开始红色太空长征 放弃航天飞机是正确选择 用有限的经费取得世界公认的成果 “昂贵的证明”,英国《经济学家》曾用这样的字眼来报道中国的神舟载人航天计划。它的作者表达了一种西方发达国家“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花费近190亿元人民币,来发展载人航天,对于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来说,有些太昂贵了。 苏联的崩溃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但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无疑是直接原因之一,而在当时,太空飞行的主要目的就是政治和军事。 神六到底花了多少钱?这目前还是一个秘密。但据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的研究员潘厚任等专家透露,中国绝对是用有限的投资来取得更好的效果的,“所以摆在中国航天人面前的一个比较困难任务就是用有限的经费取得世界上比较公认的成果”。 潘厚任透露说,整个神舟系列飞船,也就是神一到神六,花的钱不到美国一年在太空方面整个投资的十分之一。而且,这些投资三分之二左右都留下了固定资产,以后都能用,真正消耗掉的也就是三分之一。 随着神六一同上天的,除了国人的自豪感之外,还有一些被赋予特殊寓意的东西。比如,媒体报道说,神六上将有1克来自台湾的泥土和9克取自中国大陆的泥土一同遨游太空,完成一次太空“和平之旅”。 放弃航天飞机计划 这些情况都说明,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已经与新中国成立初期搞“两弹一星”时的情况有了很大不同。 王希季回顾说,在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启动后,很快出现了道路之争:使用航天飞机还是飞船。“当时,美国航天飞机取得了巨大的轰动,所以国内主导意见是上航天飞机。宇宙飞船开始根本排不上号。” 在整整争论了三年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计划工程正式制定,提出了研制和运行以空间站为核心的载人航天系统,而天地往返系统确定为宇宙飞船,即后来的神舟号。 当年力主飞船方案的王希季说,如果当时上航天飞机,现在载人计划恐怕早就下马了。“美国的航天飞机原来计划一年飞80次,现在的几架飞机一般只能飞三四次,每次要花五亿美元。在经济上完全是个灾难。”在两架航天飞机失事后,都出现了长时间的停飞。 随后,苏联的“暴风雪”、欧洲的“赫尔梅斯”等航天飞机计划相继下马。神舟也成为世界上20年来惟一成功的新“飞天”计划。王希季认为,中国航天的成功经验应归结为量力而行和因己制宜。 美联社在一篇报道中说:“世界不一样了。与把华盛顿和莫斯科都卷进去的、充满竞争意味的‘空间竞赛’不同,中国的人类太空之旅没有多少对抗的意味——它向它的人民以及国际社会显示,中国正作为一个现代规则的游戏者,随着新世纪的到来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