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儿化音读法如下:
a,o,e或以之为结尾的韵母后直接加卷舌动作。
例如:打杂儿掉价儿小说儿空缺儿粉末儿山歌儿
结尾不是a,o,e但与a,o,e有关的韵母,失去韵尾后在a,o,e上加卷舌动作。
例如:名牌(ai)儿 花瓣(an)儿抽空(ong)儿八成(cheng)儿钢蹦(beng)儿
zi,ci,si,zhi,chi,shi,ui后的儿化,[i]→[ə];[ui]→[uə]后,再加卷舌动作。
例如:瓜子儿记事儿没词儿 墨水儿 一对儿跑腿儿
舌尖音以外的生母与韵母i,in,ing构成音节时,一律去掉韵尾n,ng后,i→ie,再加卷舌动作。
例如:针鼻儿小鸡儿米粒儿眼镜儿脚印儿赶明儿 舌尖音: 指舌的尖部靠近或顶住门齿、上齿龈、硬腭的前部而发的辅音。普通话语音中的z、c、s,d、t、n、l,zh、ch、sh、r都是舌尖音。其中舌尖前音有z、c、s,舌尖中音有d、t、n、l,舌尖后音有zh、ch、sh、r。
以u为韵尾的韵母(u,iu,ou),儿化时直接加卷舌动作(“媳妇儿”除外,[u]→[ə]);省略后韵尾为u的韵母(ui,un,ueng),一律u→uə,再加卷舌动作。
例如:没谱儿抓阄儿小偷儿 一会儿桥墩儿
以单韵ü或省略后以ü为韵尾的韵母(ün),一律ü→üe,再卷舌。
例如:小女儿有趣儿毛驴儿小鱼儿小曲儿 花裙儿
儿化音:普通话中有许多词汇的字音韵母因卷舌动作而发生音变现象,这种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了的韵母就叫“儿化韵”,其标志是在韵母后面加上r。儿化后的字音仍是一个音节,但带儿化韵的音了一般由两个汉字来书写,如芋儿(yùr)、老头儿(lǎotóur)等。
儿化是否使韵母产生了音变,取决于韵母的最末一个音素发音动作是否与卷舌动作发生冲突(即前一个动作是否妨碍了后一个动作的发生),若两者发生冲突,妨碍了卷舌动作,儿化时韵母发音就必须有所改变。
普通话中除er韵、ê韵外,其它韵母均可儿化。有些不同的韵母经过儿化之后,发音变得相同了,故归纳起来普通话39个韵母中只有26个儿化韵。
扩展资料:
儿化音,如同子变韵、D变韵一样,作为一种词根单字本音的派生音,属于包括变声、变韵、变调的变音的一种。很多方言体现了韵母的改变,但也有一些方言同时有声母和声调的变化。
1、以舌尖前元音-I或舌尖后元音-I作韵尾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因其发音的开口度小,且舌尖已接近齿背或前硬腭,已妨碍了卷舌动作,故儿化时应将其变为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卷舌。
2、以ng为韵尾音素的韵母作儿化处理时,ng的发音部位在后(并不妨碍卷舌动作),但由于ng是鼻音,发音时口腔中没有气流通过,所以卷舌时就不能形成卷舌特点。
故作儿化处理时要将ng音完全丢失,再在主要元音的基础上卷舌。若主要元音妨碍了卷舌动作的话,就增加一个鼻化的舌面、央、中、不圆唇元音,再在此基础上卷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