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科研条件

2020-09-20 时事 137阅读

截至2013年底,电子所共有在职职工967人,流动人员57人,离退休人员781人。在职职工中,科研人员717人,科技支撑人员150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7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77人,国防杰出人才获得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3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1人,享受政府津贴14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5人,卢嘉锡人才奖获得者9人,何梁何利奖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一戎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王宇、吕孝雷、吴一戎、方广有、洪文、杨海钢、祁志美、王刚、黄明光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吴一戎 研究人员王宇张珂殊台宪青吕孝雷吴一戎郭智梁兴东向茂生种劲松王勇雷宏李世强熊永虎禹卫东张华春张群英李实刘畅许光銮高怀林方广有赵湛刘小军张晓娟丁赤飚张国庆齐向阳宋红军张毅张志敏赵凤军高鑫韩松李建雄王岩飞徐向辉张冰尘张锐周以国洪峻洪文雷斌王宏琦王彦平尤红建蔡新霞陈德勇李建平王军波夏善红杨海钢罗积润阮存军苏小保王自成薛谦忠阴生毅俞世吉张永清张兆传赵世柯谭荣清王东蕾吴谨邓云凯李飞吕晓德倪江付琨胡岩峰李道京肖刘赵永超龙辉纪奕才祁志美胡文龙王刚黄明光 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自实施知识创新工程以来,已经与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大学建立了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关系。电子所每年邀请100余人次外国专家、学者来所进行学术访问、举办学术讲座和开展合作研究等活动,同时派出100余人次的科研人员出国访问,参加国际会议、开展合作研究和进行学术进修等活动。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活动的成果,有效地推进了电子所科学研究活动的开展。电子所多次成功主办国际和地区性大型学术会议,并将承办2011年第16届国际固态传感器、传动器和微系统会议。
中加“先进极化技术林业应用的研究和论证”合作研究项目任务合同书于2008年10月份正式下达,是电子所与加拿大国土资源林业部太平洋林业中心在森林资源和环境方面的一个合作研究项目,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利用加拿大Radarsat-2卫星数据,开展极化SAR数据森林应用的研究,开发极化SAR处理的软件,项目周期2年。
2008年7月4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了“片上可编程系统前沿技术研究” 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论证会,专家组一致通过团队的可行性论证,团队启动试运行。团队的研究方向是以片上可编程系统前沿的关键技术及应用为研究主线,以核心器件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高精度模拟传感信号采集电路、低功耗射频收发前端为重点研究内容,探索新一代的基于新型存储器、异步技术和三维混合信号技术的(FPGA)。
2009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高技术与发展局在沈阳组织会议,对电子所和微电子所联合承担的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项目“片上可编程系统前沿技术研究”进行了试运行评估。创新团队负责人杨海钢研究员做了试运行工作报告,团队海外成员、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王慰教授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对团队一年试运行的评估,并建议上级领导机关批准正式启动。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