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学生,您参加课外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谢啦

2020-05-18 教育 80阅读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学生社团已在校园内形成了相当规模和辐射力,成为学生课余开展学术、科研、文娱等活动的重要阵地。从类型上来看主要有四大类:知识学术型、社会服务型、文化娱乐型、研究创造型。[5]
(1) 知识学术型社团,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高校社团几乎全是学术研讨型的,如哲学社、经济社、科学之友社、农村经济研究会等,这类社团以理性文化知识为主要内容,具有理性思辩的特征,包括一些专业知识型社团、学术研究型社团和政治型社团。
(2) 社会服务型社团,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学生的形象在世人眼中急遽丑化:从云端跌落地面,很多人都懵懵懂懂,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社会到底怎么了。痛定思痛,一部分大学生开始自省,开始自我调整,开始努力寻找重返社会的途径。自省的结论归纳为:过去太理想化,太重精神,太脱离现实。调整的指向:现实化,社会化。具体的做法:学习实用知识,训练实际工作能力,同时走出校门,了解社会,争取更严密地与社会对接。这样一种变化,反映在社会服务型社团纷纷出现,此类主要以提供服务为主要方法的社团大致分为两种,其中主要的社团以赢利为目的,也有少部分以义务服务为宗旨。
(3)文化娱乐型社团,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大学生们遗世独立、高深莫测。一时间,文化娱乐型社团占据了校园社团的多数。这些社团以文娱、体育、艺术等方面内容为主,以追求感官刺激为主要特征,什么围棋协会、篮球协会、吉他学会,大学生艺术团等等,名目繁多。都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呢? 都学了那些,研究了哪些呢? 回答是:陶冶情趣。
(4)研究创造型社团,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大发展,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新一代知识富翁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在校的大学生,于是高校出现了众多以创作、发明、软件制作为主要特征的,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思维能力为目的的与市场紧密结合的研究创造型社团。这些社团往往具有明确的目标和较为详尽的行动计划,人数不多,却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
2、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
(1)目标的整合性
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总是在观念、志趣、特长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决定了他们在社团活动中能积极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精神和工作热情。而且,个体参与活动的目标在总体趋势上具有共同性、整合性。这种个体目标的聚集、统一而达到群体目标的整合性,是学生社团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
(2)内容的广泛性
现代高等教育逐渐改变了过去那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重课堂统一授课、轻课外拓展知识面的传统教育模式,强调学生的智能发展和个性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在这种形势下,突破单一纵向联系方式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以其大跨度、多层次的活动范围,倍受学生欢迎。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意图,对社团活动进行多种选择,合理取舍,从而获得其多层次能力、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
(3)形式的多样性
社团活动形式极为活跃多样,通常有学术研究、座谈交流、讲座报告、创作表演、实践服务、义务咨询等类型。近年来,社团活动还逐渐由“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即通过横向联系,多个社团联合办活动,这样即克服了人力、物力、财力方面不足造成的活动难以开展的尴尬,还能扩大影响,提高社团活动的辐射能力,做到不仅社团成员可以参加,还吸引其他学生参加。
(4)成效的渗透性
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其目的是“锻炼能力、提高素质”,良好的社团活动对成员内在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就决定了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隐蔽的,却也是深远的。因此,那种急功近利的追求“短、平、快”就见效果的心理是不切实际的。
3、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1)搞好社团活动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是极好形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目前高校的德育工作还比较薄弱,传统、单一的说教方式已经很难被同学们所接受,而通过学生社团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则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种种弊端。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处于主人翁的位置,具体活动的策划、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学生主动意识、参与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加强,教育效果更加显著。
(2)搞好社团活动有利于学校教育改革的深化
随着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学分制的普遍实行将使原有的班集体变成松散的、不稳固的、非经常性的组合,学生活动将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的失落日益明显,学生社团活动的蓬勃开展,一定程度上会有效缓解这些不利因素。一方面,它使学生在根据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要求基础上选择社团,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社团成员情感、志趣相同,从而在社团内部个体的心理归属感得到满足。因此,从效用上说,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为教育教学改革、学分制的实行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它使学生在活泼、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学到了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以社团举办的不同层次的专家教授系列讲座、热点系列讲座为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生活、心理等各方面,给同学们带来新的知识和见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社团成员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搞好社团活动有利于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与学,通过各种途径,组织各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健康成长。这一特点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它要求教育工作者始终以学生为出发点,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体现全面发展的要求,而校园社团活动的正常开展,正是校园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先决条件。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社团活动,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深层次、高质量方向发展,从而给学生的课余生活提供了活泼、高雅、寓教于乐的新天地,形成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体系和活泼健康的校园文化气息。
(4)搞好社团活动有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当今世界正处于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总量成倍增长、更新速度日益加快,学科之间呈现出多边渗透和微观分化的趋势。不但如此,快节奏、高效率的竞争社会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形势要求大学生既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面,又要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和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学生社团虽然对某些学科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但是这些活动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有助于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6]
三、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
健康人格的培养受先天的遗传、环境、家庭、社会、学校等因素的影响。个体通过在一定的环境中吸收一定的社会文化,经过自身努力和社会、学校的教育、培养健康人格。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培养除了受家庭的影响,更多的是社会的影响(媒体和宣传等)和学校的影响。成人约束与大学生很强的独立意识之间的矛盾削弱了家庭在大学生人格培养和塑造中过程的作用,而同伴的影响、集体的影响越来越突出。无可否认,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对大学生健康人格有重要影响,下面笔者将会按照上面所说的大学生健康人格基本特征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利用社团、课外活动中的集体动力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群体结构和群体内部每个成员上。正是由于这个特点才使我们有机会、有可能利用大学生自身的群体动力去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人格。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活动、课外活动中,可以定期参加辅导和交流、举办各种团体训练,各种影响因素,把集体作为一面镜子。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彼此的优点,使其转化为集体的优点。在此,我们可以把集体动力定义为:个体在集体中所受到的各种积极影响。同学们有了这股集体力量的支持,无论生理和心理都有着一个正面影响,利用它我们可以实现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目的。
2、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使得智能结构全面合理
高校的学术研究社团不仅能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加深,加宽知识面,而且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研究能力会产生长远的影响。学术研究型社团都有专业老师指导,有自己的研究方向,一般采用系列讲座、专题报告、专题讨论、学术研究等形式开展活动。这些活动满足了大学生希望在同学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愿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个性特长。高校的文化类、艺术类、技能类社团组织参加学生最多,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学习文化知识,探讨文化问题、培养兴趣爱好、锻炼文化技能、发展专业特长,不仅活跃了校园生活,发展了个人爱好和特长,而且其影响往往能扩展到社团之外的成员。最终使得学生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注意力等
3、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能加强个人的人际关系,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不断地进行社会化活动
人际关系是指人际交往中由于相互认识和相互体验而形成的以感情亲疏为特征的直接心理关系,它表现为交往双方心理相容或心理冲突的主观体验状况,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
参加社团活动、课外活动首先让我们有机会去认识多点朋友,加强了自身的人际关系面;其次,在交往中,我们会学会如何处理好朋友与朋友之间的一个关系,懂得如何珍惜朋友,如何帮助朋友,也懂得接受朋友的帮助;再次,朋友之间的关爱使得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积极而又健康的心理品质的,与良好的人际关系相联系对大学生个性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极为重要。培养大学生的交往能力还可以拓宽我们大学生的心理空间,促进我们的全面发展,使我们拥有健康的人格。
4、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对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社会服务的爱心有潜移默化作用
一个社团,它的成员能够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参与社团管理等多种途径紧密的与社团联系在一起,由归属感到认同感,由认同感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发展为对集体的责任感;同时,一个优秀的社团在成员中倡导的价值观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员的心灵。高校中爱心服务类社团可以说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社员通过参加社团开展的各种传递社会关爱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很好的提高他们沟通、交际、动手等实践能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通过活动潜移默化的培养社员良好的道德品质与素养,使社员深切的感觉到参加每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身心的净化,这类社团让成员更加富有爱心,提高了自己思想道德水平。这些社团如学校红十字会、学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等
5、学生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积极心态,正确地评价自我
学生社团活动要求全体成员参与,这样锻炼了社员的计划、组织、控制、协调、指挥和领导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共同攻关的能力了锻炼。通过在课外活动、社团活动中的交流、发展,学生普遍有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怕挫折,有较大的学习毅力,创造了一个良好向上的学习氛围。社团活动和课外活动中,更使学生具有了高品位的鉴赏力,不为物质生活所累,不为庸人之事所困绕。更能够正确地评价自我,一方面是自我认可,接受属于自己的一切,从而形成对自己较积极的看法,另一方面,自我客体化,对自己所有和所缺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