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度与自由——陈华的写意人物画
徐恩存
中国绘画史中的“写意”,始终是一道常解常新的命题。他既是一种风格样式,又是理念精神;它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丰富底蕴,又在实践上体现丰富的形态和手法。“写意”,在千百年的中国画史册中,成就了无数卓越的画家,也淘汰不少无所作为的庸人。
可以肯定地说,“写意”绘画在漫长的文化变迁中,其结构与形态,在这一变化中不断进行着调整、演绎与完善,在内蕴的稳定不变中,其外部形式与语言手段则呈现出丰富性与多样性。
青年画家陈华,今年以一系列写意人物的创作及其新锐的气息、景象,而引人注意。
在陈华大量的创作与习作中,都突出了以“写意”为原则,以水墨为材质的基本特征。概括地说,陈华以“写意”为出发点,建立了平面化空间结构、意向符号表现、笔墨技法充实的绘画文本,完全不同与传统写意绘画的自乐自娱、逸笔草草和游戏把玩的特点。他们体现为画家对艺术与人、艺术与生命、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的整体思考,并在此基础上赋予笔墨以鲜活性与创意感,展示出法度与成规中的自由与创造。
作为一位始终以面对现实为特点的画家,陈华立足于体验与感受现实生活的文化氛围,在接受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形式语言和表现样式。就此而言,他是成功的。当然,对陈华而言,这还仅仅是开始。
陈华的创作,体现一种强烈而又鲜明的倾向——关注现实、关注生活,作品中洋溢着淋漓的清新之气。现实生活在他笔下,被归纳提炼,最终结晶的形式为象征与诗意情怀的表露;他不去简单地面对生活,然后在纸上事无巨细地“模仿”生活,而是以再创造的态度,把握生活的本质,使之与艺术规律相对应。在深思熟虑的意象与意象空间关系转换为笔墨形式与秩序中,以“实写”和“虚写”的方式完成情景的整体营造,在虚实、浓淡、干湿、有无之中实现题旨意蕴的传达和美感境界的体现。重要的是,陈华完成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文人画情趣向现实诗情的转变,他的创作因为充溢着现代人的生命精神与活力,而弥漫着浓郁的现代精神与气息。
由此,陈华奠定了自己的艺术选择与审美取向,并以此成熟的风格面貌为当代画坛所瞩目。“写意”人物画,除其精神性把握之外,特定的笔墨形式及其含蕴、蕴藉的意味韵致也还是必不可少的。在这里,作品是与心灵相对照的。因为如此,陈华作品中的笔线与墨韵总是在结合之中、在意在笔先的情况下,在简洁、单纯的黑、白、灰关系中,完成作品的整体构成与主题传达的,并使作品浑然一体。
无论是陈华笔下的东北农民,还是小品中飘逸隽永的古代少女,陈华都力避北方画家惯用的渴笔焦墨与野怪粗放;在把握人物结构的情况下,浓墨与湿笔、水分的把握,黑、白、灰关系的构成配置等,都说明陈华对绘画本体的深入理解与运用;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线与墨、墨与韵、韵与气息等,都呈现出氤氲、浑厚的感觉。而且,在此中为使人物生动,画家把线与形、形与墨作了和谐的处理,使写意人物画在“形神兼备”中体现出一种鲜活的特点。我们注意到,陈华的创作尽管始终不渝地坚守“写意”的原则与中国画的水墨意蕴,但他在不动声色之中融入了素描的造型因素、水彩的润泽效果以及若干油画的团块关系,人物在特定的结构之中强化了意想的特点,给以适度的变形、夸张,强调画中更具本质意义的形式意味。
不难看到,以湿笔用墨、用线是陈华的一大特点。他的用墨更别具意味——在湿纸半干时,以重笔浓墨写之,使墨色呈现焕然气象,且具浑然厚重之感,而且,每每与浓墨边际特意置一空白处,加强反差,给人以难忘印象。在黑白之间,灰色的淡墨常常穿插期间,起调节作用,并增加了层次的丰富性。
苦心人,天不负。近几年,陈华潜心与创作当中,不同的是,他力避了时下流行的江湖习气,脚踏实地地思考着自己的艺术,并在实践中勤奋求索、检验、完善着自己的理想追求。陈华坚持把画笔置于沸腾的现实生活之中,把目光聚焦在自己熟悉的父老乡亲与当代人身上,正是他们给了陈华以创造的激情和灵感,给了他智慧与启迪。陈华认为,在这当中,他的生命获得了充实,他的艺术也获得了充实,这种充实,使他的艺术不断向新境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