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条以“杭州名俗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线路

2020-10-28 文化 58阅读
“杭州民俗文化”
从钱王定都临安算起,杭州人过年少说也有千把年的历史了。至于杭州人的过年习俗,说来话长,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浓郁的古都遗风和淳厚的文化氛围沧桑般地溶入喜庆、欢快、团聚、祥和的气氛当中。 吃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农历腊月初八,也称腊八日,杭州先民一般都要用胡桃、松子、莲子、枣子、芡实、桂圆和荔枝做成腊八粥,并馈赠亲友,这是杭州人过年的前奏。这碗粥起源于南宋寺庙,原本为僧家斋供用品,称之为“七宝五味粥”。 不知从何时起,这碗著名的稀饭,从寺庙流传到民间,把僧俗搅和在一起,并逐渐形成了杭州人腊八日烧八寺香的习俗。过年时节杭州香火旺,除了宗教因素以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避难功能。早先杭州有句揶揄躲债人的老话,叫做“年廿七,勿着急;年廿八,想办法;年廿九,有有有;三十一日不见面,初一见面拱拱手。”大年三十夜,以前杭州人家里一般都备有几只口彩吉利的菜蔬,比如猪大肠叫做常常顺利;鱼圆肉圆称为团团圆圆;鲞头煮肉就是有想头;春饼裹肉丝暗指银包金丝;黄豆牙叫如意菜;落花生叫长生果;黄菱肉、藕、荸荠、红枣四物并煮美其名曰有富,杭州话藕的谐音为有,黄菱肉形似元宝,音形相加等于有富。 拜年祝福是过年必不可少的重要活动。大年初一,杭州先民开门头一件事就是放炮杖,俗称开门炮,张帖“开门大吉”,然后拜天地神马,拜家堂,拜灶司,拜祖先神像,再然后按辈分家人行拜年礼。比较有趣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相互拜年,需要手持名片,古称“飞片”,上面写有造访者家中全体男士按辈分排序的姓名,如某某率子侄某某,孙侄某某,曾孙某某之类,片尾注某处,老话叫注地脚。有些文墨的家庭或小康富贵之家,新年伊始,家中必备题有“题凤”或“留芳”两字的专用记名本,记其亲属或飞片;记事本的上首四栏是主人为讨吉利自己填写的,第一是寿百龄老太爷,家住百岁坊巷;第二是富有余老爷,家住元宝街;第三是贵无极大人,家住大学士牌楼;第四是福照邻老爷,家住五福楼。造访者虽是杜撰,好在杭州确有其地名可供陪衬。现在看来,这类拜年祝福的风气,已显得过于迂腐和悖时,只有敬老爱幼的纯朴民风和历史延续的地名,还留下一点点过去拜年祝福的痕迹。 过去杭州可供人游玩娱乐的场所,只能用“螺蛳壳里做道场”来形容。杭州百姓终年劳作,只有过年才有闲暇。虽说“钱塘自古繁华”,可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参差十万人家”新年公认的游乐的场所只有城隍山和梅花碑两处。以至新年期间,杭州人亲朋好友相见,必问城隍山去过没有?梅花碑去过没有?当时的城隍山,山径两边一面是庙宇道观,一边为商家店铺,其中以茶坊为最多,著名的有放怀楼、景江楼、见沧楼、望江楼、映山居和紫云轩,茶仿器具精巧雅致,陈设典雅,廊檐高悬五色景灯,各处茶坊卖茶。

龙门古镇为中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村内除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和名胜古迹外,还保留着特色鲜明的传统民俗文化。
闹元宵
每年元宵节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上灯,到正月十八落灯,历时五天。在古镇的祠堂和厅堂及古街上都挂上具有传统特色的各种花灯。每座厅堂的上方正中还挂着各房、各支的祖宗画像,又称承祀阿太。前面供桌上放满各种果品和糕点,族人都要向祖宗上香祭拜,保佑来年平安、吉祥如意。
除了花灯以外,还有各种戏灯:
(一)龙灯。它是龙门传统而古老的戏灯,和全国各地的龙灯一样,象征着龙门人民是龙的传人。龙门的龙灯有桥龙、兜水龙、柴箍龙等。最有特色的是桥龙,底部有木板串成,木板上面做龙身,每节长约1.5米左右,总长为50-100节,整条龙身用竹编和各种颜色的彩纸和绸布做成。龙头龙尾制得特别精致,里面装有蜡烛灯具,夜间观看光彩迷人。
舞龙灯有规定的时间:正月十三开始,先到祠堂、庙宇、烈士墓舞;正月十五则在周边村庄和古街商店串走,正月十六至十八在单位企业和村内各座厅堂举行。
(二)竹马。也是龙门传统的表演形式。马分头尾两部分。用竹制成,外面糊上彩纸。跳竹马时将马头马尾放置在人的前后,人在中间如骑在马上一般。龙门的竹马和别地不同之处在于,它由传统战马沿袭而来,跳时呈作战阵势,一般有八匹马组成一支队伍,令旗带路,逐对的上阵和下阵。正月十五夜里表演时增加两匹大红马,称“扫马”,跳演节目都为三国故事。
(三)舞狮。狮头用竹、狮身用绸缎布料制成,狮有大小之分。大狮由两人联袂跳,小狮一人一只,一人持绣球引路。跳狮子者多为年轻人,它技术要求高,十分耗费体力,变化多端地表现了狮子的情态,更增添了古镇闹元宵的活泼气氛。
(四)魁星。即文曲星,又称文魁,是一个用竹和绸缎精制的神像。他手持毛笔作点状元状,祝愿读书人奋发努力,得中状元。跳魁星着要跑遍每座厅堂、店铺、民居,给人送去祝福。因其变化甚多,无比活跃,需要有丰富经验的人去跳,其表演往往令围观者开怀大笑。
庙会
每年农历九月初一是古镇传统庙会,此时,适逢农闲,秋高气爽,正是操办盛事的好日子。庙会从八月三十至九月初三,延续四天。旧时,村中多处祠堂、庙宇日夜演戏,人们拜菩萨,拜祖宗,大办宴席,大做善事;族人邀请亲朋好友,倾其所有,热情招待;方圆百里,甚至上海、杭州等地商贩纷纷前来赶会。古镇街道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春江两岸,以次为最。时至今日,虽形式略有不同,但盛况犹胜当年。
解放前,龙门孙氏宗族的土地制度异于别处。七成以上的农田属于各种祭会,为集体所有。其中,部分是宗族内的祭祀田,部分是自愿结合的会社。会社超过百数,土地多寡不一,社籍可以继承、转让。除祠堂、祭祖的祭田按房系轮流外,会田由本会会员轮流耕种,每年收入全部用于庙会。所有会员在八月三十或九月初一凌晨,必备纸马香烛到土地庙拜土地菩萨,祈求一年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除各种会社,还有同年会,有三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等,这也是龙门庙会异于外地的习俗。每年庙会由三十岁同年男丁必挑大梁。庙会活动中难度最大的事都有三十岁同年会来干,如请最好的戏班子,修险路等,活动经费大家临时募捐,富者多出,贫者少捐,特殊困难还可得到扶持。土地改革,以会田为基础的各种会社自行消失,惟有同年会越来越火红,入会人员扩大到女性,该成三十岁做同年戏,五十岁以上同年会捐资修桥曝露做善事。
祭祖
每年祭祖是全族合力筹办的大典,分春秋两祭, 春祭农历二月初二,由龙门孙氏大房、四房筹备;秋祭农历十月十九,由龙门孙氏五 房、七房筹备。二、三、六房基本迁居外地,不须筹备,但届时必须由房长率领房中头面人物来参加祭祖大典。祭祖大典在孙氏宗祠举行,从东、西辕门进入,步步登高。宗祠分前后三进,前是门厅,五间门面,中设戏台,台前一在天井,左右屋环绕;中为正厅,方砖铺地,又称状元地,梁上挂满匾额,是孙氏家族决定重大事情的议事厅;后厅为荫堂,上面排列着孙氏祖宗的牌位。宗祠平时人迹罕至,除祭祖外,只有族中遇到大事,才郑重其事地开祠堂门。
祭祖三日,全族停工,穿戴整齐,如度节日。午后,祠堂开门演戏,一曲方了,族人齐集,祭祖大典开始。此时,正门至荫堂中门大开,祖宗牌位,前六张八仙桌并列,上铺红毡,摆上数以百计的菜肴、果品、糕点,中间饰以鲜花、纸马。桌前特制供架上放着全猪全羊,白肉上系着彩条红绸。一对手臂粗的巨型蜡烛红光四射,显示一派庄严景象。
祭祖的主角是族长,陪祭有各房房长、缙绅、有功名者。司仪由本族秀才或学校优等生担任,称为礼生,共二十名。其他族人在后面侍立。整个拜祭过程分起乐、献供、跪读祭文、祝福、轮拜祖宗等。只见两礼生拖着长声齐喊:祭祖大典开始,起鼓,再起鼓,再起鼓……鸣磬三点!”一礼生击鼓三通,一礼生撞鼓三下。两礼生再喊:“立祭者恭立……扶祭者同恭立……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一上香,二上香,三上乍!”有礼帮族长点香。主祭者陪祭者叩头、上香如仪。接着是起乐、献供,此时乐队晨候一旁,热烈的梅花锣鼓响起,乐声中,余下的礼生将供品递给族长,再摆上供桌。两礼生依次高喊:“献旱鹰(整鸡)、献殿肩(猪蹄胖)、献 蛟须(银鱼须)、献鲜鳞(全鱼)、献玉粒(米饭)、献春茗(茶)、献爵(酒三杯)……。”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