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小种经略相公是何等的官职?

2022-08-07 综合 92阅读
老种经略相公、小种经略相公

《水浒传》,一部大书,开篇就是《王教头私走延安府》,这位能一棒搠翻九纹龙史进的王进,好端端的一个教头碰到了市井小混混高俅,只好奉侍老娘出逃。后来据鲁达说,"洒家听得说他在延安府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而鲁达自己呢,"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后来从延安调至渭州小种经略相公处勾当。
这老种、小种的名头足以吓倒市井恶棍,鲁达要肥肉,郑屠感到不耐烦,问了一句,鲁达便说,"相公钧旨吩咐,谁敢问他?"可见鲁达对小种经略相公是十分尊重的。
这两拉威名赫赫的人物《水浒传》中却没有出现过。初看水浒,以为老种、小种的"种"是种类的种吧。老的比小的厉害,所以后来鲁达不提小种,只提老种,洒家是老种经略相公帐前提辖。其实,老的倒不一定比小的厉害,比如前几任抵御西夏的有范雍、范仲淹,一个称大范老子,一个称小范老子,西夏人就不怕大范老子,只说 "小范老子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此事与鲁达在老种经略相公处勾当时间不远,他应该听说过这样的话。
老种、小种的称谓十分奇特,金圣叹评了一个"奇"字。用这样一个字,似乎金圣叹不知道老种小种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知他是真不知道还是故意用了这个"奇"字。
其实,两人是两兄弟,种家三世为将,"号山西名将"。老种经略相公叫种师道,小种经略相公叫种师中,种师道因为年龄大了,据《宋史》载当时就称为"老种"。
金兵入侵,兵临东京汴梁,老小两位经略相公就显出了神威。
国家有难,老种经略相公率兵入援,听说金将粘没喝已经到了汴京的东门下,有人就劝他离金兵远些驻扎,老种年龄虽大,却豪气干云,他回答,"吾兵少,若迟回不进,形见情露,只取辱焉。今鼓行而进,彼安能测我虚实。都人知吾来,士气自振,何忧贼哉!"当下就沿途贴出榜文,声称我老种率兵四百万来了。率领兵将直逼敌营。金将害怕了,就往北退了一些。宋钦宗赵桓就开安上门叫李纲迎接老种经略相公。
大敌当前,赵桓就问老种,现在怎么办?老种就说,"女真不知兵,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晓畅军事的老种说得真是一针见血。赵桓也不知道他马上要被关到五国城去了,当即回答老种--已经讲和了。老种回答;"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回答可是够倔强的了,却也十分得体。
赵桓这样的人,连金国的使者也不怕他,见了与他分庭抗礼,可是一见老种经略相公,只好乖乖跪了下来。总算赵桓还有自知之明,说"彼为卿故"。老种再次要求暂时不要输金币于金人,乘他们坚持不住了就扼守黄河歼灭敌寇。可惜朝中没有人听从老种的计策。直到徽钦两人被抓进军营,才后悔当初没有听种师道的话。
东京汴梁是个留不住人才的地方,《水浒传》中王进要去投老种经略相公,是小说家言,但老种经略相公这样有用的将帅,被赵桓解除兵权却是实实在在的事。大敌当前,罢免宿将,有个叫许翰的从汉代赵充国说到姜太公,历数老将建功立业之事,却无济于事。
当赵桓再次启用种师道,叫他任河北河东宣谕使,并叫种师中任河北制置使副使。这下小种经略相公也显了神威,进兵逼退了金将斡离不。可惜在昏庸的年代里,他也不能有所作为。太原被金兵久围不解,种师中进兵山西,收复了寿阳、榆次等地。当时金将粘没喝因天热,暂时避暑,马匹就地放牧。一些不明就里的人以为金兵要逃走了。那个为老种说过好话的许翰这次却做了坏事,几次敦促小种出战,并斥责小种"逗挠"。种师道叹道:"逗挠兵家大戮也,吾结发从军,今老矣,忍受此为罪乎。"当即整兵出战。当时辎重犒赏之物都来不及跟进。相约共同出兵的几路人马又未到达。即使这样,种师中还是五战三捷。终因后勤没有跟上,友邻部他也迟迟不到,以至士卒散去。小种经略相公率麾下一百多人浴血奋战,受伤四处,最后在杀熊岭殉国。读史到此,我总会想到要是鲁达还在小种经略相公帐下勾当,一定不会逃散,也会在杀熊岭战死。
老种经略相公却一会被任用一会又被罢免。到小种经略相公战死,老种经略相公劝赵桓退避长安,却被朝中大臣指责是胆小怕事。这时老种已经病得不能见皇帝了。不久就病死军中。老种是76岁死的,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是太老。
《水浒传》虽是小说,却不能不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大家想想,身为太尉的高俅,逼走了王进、林冲两个有本事的教头,而且可以为了儿子不正当的私欲一把火去烧了大军命脉之所系的草料场--宋军怎得不败?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