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来到中国的外国人,双方是怎么交流的?

2022-04-15 社会 263阅读

16世纪中期,西方传教士刚到中国,就遇到这种情况。语言中的语法、发音全不一样,怎么交流怎么传教啊?于是,他们就开始想办法让中国人听懂,开始通过模仿、手舞足蹈和笔画的形容等慢慢理解其中想要表达的意思。于是双方就开始学习慢慢了解,经过长期的接触,双方互相大概都能进行简单的交流。

之后,中国商人和欧洲商人为了谈生意,发明出一种汉语和外语杂交的“假语言”,叫“洋泾浜”或者“皮钦语”。这种语言其实很简单,用汉语发音,大约有700个单词。什么?你说语法?不存在的,所谓语法,听从内心的召唤就可以了。

而洋泾浜又分了三个阶段,广东葡语、广州英语、洋泾浜英语。18世纪,广东葡语出现在澳门,除了葡萄牙语和粤语,它还混合了闽南语、英语、印度语和马来语。鸦片战争后,广州英语流行开来,特点是用粤语硬拼英文。而上海的洋泾浜英语更国际化。

它是以英语和上海话为基础,夹杂法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奥地利语、印度语和马来语。而值得一提的是,三个阶段都会是汉字发音,没有语法。其实不得不说,这种语言方式,很中国。而到了民国之后,留学欧美,懂地道英语的人越来越多。

要知道在洋泾浜英语,在其顶峰时期有些英国贵妇为了和中国人交流,也得按这个风格说话。就比如一个外国人,初来到中国,没人会会本国的语言。

找到一个中国人,让他教汉语,指着天。然后他说这个汉语是读天。地,就是地。以此类推,基本许多名词都能学会。如果这些名词学会,可以以这些为沟通基础破解其他语言障碍。

慢慢的,就会简单了。因为人类的语言思维在概念上基本是一致的,尤其是生活必不可少的衣食住行等用语,其实都差不多。只不过在如果用语言和文字表达出来就不同了。基本就是这样。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