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日本为什么能驻军东三省

2020-06-28 综合 251阅读
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1月俄国战败投降。战争结束后,日本与清政府在北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谈判,签订了《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及其附约。在条约中,日本承诺撤军并将东北大部分领土归还大清国,但要求清廷承认日本从俄国人手里“继承”所谓的“满蒙权益”:
1、日本取得旅顺、大连两处租借地;
2、取得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以及沿线的林产、矿产;
3、日本取得上述铁路沿线的驻军权;
4、取得在东北16个城市的通商权。
根据《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的约定,日本人大批移民旅顺和大连,他们将这个地方称作“关东州”,并设置关东都督府作为管理机构,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当然,这个“关东”意为位于山海关以东,与日本本土的关东地方无关。日本为保护南满铁路权益,还成立满铁守备队,后来满铁守备队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设在旅顺口,这便是关东军的最初由来。
1928年6月4日凌晨,关东军制造了“皇姑屯事件”,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意图制造混乱,趁机获取利益,但张作霖之子张学良秘密回到奉天(今沈阳)接替了张作霖的职位和权力,日本人的阴谋未能得逞。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东北军大营,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当晚,关东军司令部连夜由旅顺迁往沈阳。1932年,关东军扶植前清废帝溥仪建立了“满洲国”,此间,关东军司令部再迁长春,其编制和规模也屡屡扩大。伪满成立后,日本向“满洲国”租借关东州,1937年日本与“满洲国”达成了新租借协议,将满铁附属地行政权交给“满洲国”,但关东州仍在名义上独立于“满洲国”之外,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