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和大学理念对一所大学有什么意义

2020-05-17 文化 78阅读
大学理念是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一种哲学思考体系,由于世界上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是不一样的,所以,不同国家的大学理念,也就是不同国家人们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哲学思考体系必然是有差异的。当今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其实质是文化的开放,这里既有多元文化的相互矛盾与冲突,又有多元文化的相互沟通与融合,人们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相互矛盾冲突和沟通融合中不断深化对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的认认,并在各自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办出具有不同国家鲜明特色的大学,这就是大学理念的国际化与大学理念的本土化相互作用、辩证统一的过程。
1.我国大学的传统文化

我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我国近、现代大学虽然是舶来品,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它是移植生长在中国这块历史土壤上的,因此它离不开历史,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了几千年,凝聚了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中华传统文化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所以,只有认真研究和继承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才能建设好我国的近、现代大学。

众所周知,大学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据文献记载,人类最早的大学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先秦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我国先秦时期《大学》提出的“大学之道”
和西方柏拉图倡导的“哲人治国”理念、亚里士多德倡导的“自由教育”思想共同开创了人类探索大学的本质及其办学规律历史的先河,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珍品,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是我们今天应当珍视和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什么是我国先秦时期《大学》倡导的“大学之道”的科学内涵,朱熹在《四书集注••大学章句》中有独特的注释。根据朱熹的注释,“大学”为“大人之学”,这里的“大人”指的是15岁以上的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的基本意思就是要求一个“大人”首先要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尤其是通过修身使自己成为道德完善的人,然后要推己及人,帮助、教育他人,使之去其旧污,做一个新民,进而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服务和推动社会前进,并且努力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自汉代之后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恪守儒家经典和学而优则仕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当时我国的传统大学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科举制度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翰林院、国子监、太学,二是由民间学术大师主持的书院,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和嵩阳书院,他们的办学理念都是以恪守儒家经典和学而优则仕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在历史上对维护我国这样的泱泱大国起了积极的作用,其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今天应当继续大力弘扬的宝贵精神遗产。但是,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独尊儒术和因循守旧,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大学向近、现代大学发展的进程。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