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样正确的对待医患关系

2022-03-21 社会 91阅读
一、医患关系现状
医患关系是患者与医生或医疗机构在诊治或缓解疾病的医疗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联系,是医方与患方在共同的治病与防病过程中所结成的医学伦理关系,是医疗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活跃的人际关系。“医患关系紧张”是近年来受到极大关注的一个话题。2012年7月到8月,课题组对长沙市湘雅附一等五家省级医院、长沙市人民医院等八家市级医院及长沙市黄金乡乡镇卫生院等二十家乡镇社区卫生院的医务工作者和患者进进行了调查走访,发放问卷300余份,访谈医生、护士和患者共30人,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和访谈资料整理,总结出当前长沙市医患关系有如下特点:
1.患方不满情绪增加。首先表现在看病难。由于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够合理,相当多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条件比较好的大医院,而社区医院、中小医院,卫生所条件都比较差,大部分患者都愿意直接到大医院去看病,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的工作负荷越大。通过调查发现:我们调查的几家三甲医院医生的工作量平均是中、小医院医生工作量的2~3倍。三甲医院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冶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这些医院经常是人满为患,病人像是天天在医院赶“集市”;尤其是到这些医院找专家看病,病人往往要排几个小时的队,有的甚至要等上几天十几天;医生在这样繁重的工作情况下,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方提出的疑问及其作必要的解释。其次表现在看病贵。调查发现,62%的家庭平均每年用于医疗方面开支在3000元以上,有10%的家庭超过5000元,而且近八年来,人均门珍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明显高于人均增长幅度(城市8.9%,农村2.4%)。而且大部分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最后表现在看病受气。据调查,频发的医患冲突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其他80%均缘于医德医风和医院管理问题上。医疗过程中,患者主体逐渐以新的理念定位现时的医患关系,他们日趋要求医患之间的平等主体关系、相互尊重关系、参与合作关系。而有些医生在医治过程中常以“家长”自居,缺少对患者主体权利的充分尊重,缺少对医患关系改善和医疗纠纷预防的主动意识和行为,一旦医患产生冲突就用冷冰冰的法律来进行解决。
2.医患双方缺乏信任。由于医院的市场经济行为,医患双方越来越缺乏信任,主要表现在:一是患方对医方的不信任。调查发现,55%的患者对医方持不信任态度,仅有22%的患者对医方完全信任。社会转型时期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信任遇到了挑战,这种状况也在医患关系中反映出来。譬如,医生的正常检查,从检查措施、诊断、到医生所开的处方都误认为是医方在诱导患方消费,并且认为是医方为了多收费而进行的多余检查。二是由于现行的医疗法律规定:医患双方在发生医疗纠纷“对簿公堂”时,要求医方举证,医生往往为了保护自己,会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检查、诊断措施,这进一步增加了双方的不信任。更有甚者,有些患方在就医过程中,带着录音笔、摄像头,将医生的一言一行都录了下来,以便随时“对簿公堂”,还有的患者从一开始就不相信医生给自己开的药方和治疗方案,进而不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二、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原因1.从患者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1)病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医学领域充满着未知和变数,针对复杂的患者个体、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知和医疗技术的运用会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即使在医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外一致承认的疾病确诊率仅为70%,各种急症抢救的成功率也只在70%~80%,因此,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白病。但有不少患者对医疗行业,对医学科学的认识不够,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把到医院就诊看做一种简单的商品消费,往往是付出后而不能获得等值的回报,自然就导致了矛盾的升级和恶化。(2)患者存在不信任心。患者希望老资格医生为其治病,一旦得不到满足就认定是年轻医生造成的,从而发生纠纷。还有的病人在诊疗过程中采取先入为主,稍有不妥既持怀疑或对立的态度。因为他们不少人的心里一开始就对医方存有戒备,甚至还出现了对医方与其谈话和诊疗措施进行录音或记录的怪现象,想利用自己手中的记录来作为要挟医方的“证据”。这些行为都给医方在诊疗的过程中带来不小的压力。2.从医务人员方面看,存在以下一些因素:(1)医疗质量存在薄弱环节,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造成差错事故发生;或是技术水平低下造成误诊误治。(2)院风建设方面的问题。由于客观上正常收入不能满足医生物资需要,少数医生职业道德水平低下,服务不到位,对患者治疗不精心,存在“冷、硬、顶、推”等现象,收受红包、回扣,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了患方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3)医务工作者不能适应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依然将疾病放在第一位,忽视了病人生理、心理的感受,只注重自己医疗水平的提高而忽视了与病人的
沟通和交流,忽视了人文知识的学习和与社会交流能力的提高,用语不当,造成病人误解。三、改善当前医患关系的对策思考
1.加强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1)加强医方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患病就诊,知道病情是起码的要求,医务人员对患者及家属有告之病情的义务,在告之真实病情后,更能赢得患者的配合或家属的支持,使治疗取得更好的效果。医生对在用药、检查、改变治疗方案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有选择的告之,这样既尊重了患者,又拉近了关系,也可避免可能发生的矛盾。(2)加强医方与患者本人的沟通。在医疗服务工作中,医务人员加强与患者沟通交流,时时体现对患者的细心、耐心、关心和爱心,处处体现对患者的人性化服务,是医疗服务的必然趋势。2.不断完善卫生法律法规。由于医疗服务的垄断性,在医患关系中,医方处于主导地位,这是医疗服务所需要的。这种医患关系不同于民事法律法规中的主客体关系,因此,不能用民事法律法规来规范医患关系。在提高医务人员素质,加强医疗管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引入国外先进管理模式,把中国现行的卫生法律法规在处理医患纠纷中的适用度不断完善和提高。制定出统一的、有说服力的、比较公正的、有权威性的,真正能起到约束医患双方和解决矛盾的法规。这是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法律基础,也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患矛盾。另外对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制度,执法要严,严厉打击社会上不法医闹团体,确保正常的医疗秩序。
3.转变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协调医患关系。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拓展了临床的工作范围,对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进行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作为一名医务人员,仅仅做到知道病人患的什么病是不够的,还应知道患病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患病,要运用系统的观念来分析研究医疗服务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以适应各种患者对医疗、预防和保健的需要。同时,拓宽服务职能范围,开展承诺服务、便民服务、导医服务、咨询服务等,适应患者需求,密切医患关系。4.完善社会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昂贵的医疗费用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很重要的因素,它成为构成此种紧张关系的载体,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了一个很突出的社会问题。就现状而言,在社会卫生服务网络建立之前,有约80%的病人流向各大医院,只有20%的患者在基层小医院就诊,导致小医院无人问津,大医院人满为患。要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彻底改变这种资源配置失衡的状态,建立和积极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