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认识500字

2020-05-07 旅游 101阅读
  • 很长,楼主根据自己水平删减

  • 说起中国古建筑文化结合本次北京实习,以故宫、天坛、颐和园为例谈一下个人认识。

  • 中国古建筑中有些大宅院不仅以院落为单位沿中轴线纵向延伸,而且向中轴线两侧水平延伸。当然这些建筑的风格是与地域的差别和历史文化分不开的。北京的古院落设计巧妙,工艺精良,建筑规模宏大,院中有院,院中套院,主次分明;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错落有致。

  • 中国文化史上,起自先秦的儒家最重规矩,讲规矩就是论方圆,儒家文化观重人际论理规矩的主要特色,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表现的非常明显。中国古代建筑,为强调“尊者居中”、等级严格的儒家之“礼”,其平面常作中轴对称均齐布置。虽然说现在这种建筑文化早已过去了,但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建筑文化的很好体现。就故宫和天坛而言,中轴的文化体现就跟为强烈,因为这都是天子活动的场所。除故宫和天坛外,另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王家大院,整体是一个封闭式大院,宅院内整体平面为长方形,只有南端设有城堡的堡门,这是红门堡唯一的出口。进入堡内,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主街将堡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各部分均有三条东西小巷,将宅院分成了四排。南北一条主街和东西两条小巷,正好组成一个“王”字。而且据我所闻著名的乔家大院内部建筑构造隐见一个双“喜”字。这就涉及到了建筑文化的历史性和艺术性,这体现了古人的一种设计理念和欣赏观点。就中华建筑所体现的天人关系以及实体与空间关系来说,中国古建筑美是一种模糊美,就中化建筑空间意象的抽象意蕴而言,美在象征。现在的著名建筑“苏州博物馆”内的假山也是出于此理念,模糊美和象征。与此同时建筑构造美的变化与统一,均衡与稳定,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也充分体现。

  • 欣赏中华古建筑空间意象美时,有一点常常会引起大家的注意,那就是建筑无论个体或群体,往往都具有强烈的中轴线平面布局。建筑中轴之美,是对“中国”观的一种文化认同。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的原初意义指的是建筑。也许知道CHINA表示瓷器但不知道中国的原本意义是什么。中国—“居天下之中者”。中指方位,国者,甲骨文为 (   )像一个人持戈守卫着一个土地领域。国这个汉字繁体为“国”从口从或,口指四周围合的一个区域,或即域的本字。国是指四周以营造手段所营建的那个空间环境。

  • 天坛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一例很好的显示了中国人的宇宙观——天圆地方。这种观念就在现在的大型建筑中也在继续着,如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对比。其实“宇宙”一词在中国古意中指的也是建筑,宇指屋檐,宙指梁柱。

  • 前面已说中国具有等级严格的儒家思想,所以故宫内各院厅堂及居室内,依照尊卑分等贵贱分级,上下有序,长幼有伦,内外有别的封建礼制格局。从空间通透性看,北方天寒需要保暖、也因内向的民族文化性格,在北方民居中表现最为典型,所以,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民居的封闭性是很高的。

  • 就艺术的本质而言有好几种说法: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和再现说等。而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论”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我想在中国的古建筑规划与建造中也表达着建造者的宇宙观或某种艺术追求。虽说儒家思想一直在统治着封建社会,但我个人认为在远远历史长河中道家文化也一直在影响着人们,不然就不会不断有人急于成仙或长生。我个人认为在建筑群中附会于字其实就是一种符号,记录或表达长存的意向。从《老子》全书看,“道”的基本哲学涵义有三:第一,先天地而存在和生成万物的根本,始基;第二,其性无为,因无为而无不为;第三,其本体隐秘恒常,只可领悟不可言说。在此我想说的是第三的“隐秘恒常”道家讲究“事死如事生”,我想建筑也可作为一种“再生”的载体。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帝王会不惜一切的大兴土木。因为那些建筑是他们名流史册的凭借和载体。

  • 讲中国古建筑的大致构件我想从下往上说起。

  • 台基。中国古代建筑很重视台基,把台基,墙体,屋顶视为建筑三大组成部分。《大清会典》中有记载:公侯以下,三品官以上的房屋台基准高二尺,四品官以下到市民的房屋台基高一尺。故宫里的当让就是最高级别的,这也是民族性和历史时代所决定的。

  • 路。就故宫天坛为例,一条宽平的大道通天接地,显示着帝王的地位与权势。

  • 柱子。前面已说过中国古建筑把台基、墙体、屋顶视为建筑的三大组成部分。但柱子的高矮决定了建筑物的高度,柱子的位置决定了房屋的开间和进深的大小。说到柱子就不得不提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斗拱,斗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有许多小构件组成,不用铁钉。在伦理学功能上,斗拱是中国封建社会论理品位、等级观念在建筑文化中的象征。而且只有有一定地位的人家才会出现斗拱建筑。

  • 门。故宫天坛四面设门,但四座们设置各不同,也为院内增添了气韵。当然这里的门和其他地方的门的用处是一样的,我不太清楚是否在门上也有等级要求。

  • 窗。窗建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通风、采光的需要,但另一些主要是装饰作用。中国古文化中,“眺窗”属一种不文明的行为。窗的高贵乃是令人视线通过。相联系的中国很早就营造了女儿墙。有些书上说除垂花门以外,所有主要的门窗都向着中庭,是中国人文化心里强烈居中、崇中观念的体现。

  • 墙。中国建筑多为木结构,木构架承载全屋重量而墙体一般不起支撑作用,墙壁一般只起维护作用。这也是中国古建筑“墙倒屋不塌”抗震一大特点的原因。由于中国建筑的木构架方式,使墙体“解放”出来可以干自己的事,也就成了文化意蕴丰富的一种物质载体。其实墙壁之围合,正是中华民族文化趋于封闭、向心、内敛与含蓄的文化心理的表现,而不仅仅是一种建筑结构问题。但从文化审美角度看,对墙壁的美化与装饰,同样显示了中国强文化的生命力,如墙壁上的绘画、壁画,砖雕等。

  • 梁和檩等我不是很了解,不再叙述。

  • 博风。又叫“博缝”,位于硬山式屋顶的山墙上部,为保护屋顶侧面的木结构而设。

  • 檐。中国古建筑是有级别概念的,最明显的划分方法就是看屋檐。根据重檐屋顶的等级高于单檐屋顶的原则,官式建筑屋顶形式级别从高到低依次为;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卷棚。北京气候决定了其屋檐的类型得保暖,。

  • 瓦。青瓦中的筒瓦,和琉璃瓦件有许多品种是高档建材,用于宫廷园林建筑,官衙及豪宅,青瓦中的合瓦才用于民间建筑。像故宫、天坛、颐和园里的瓦就多为琉璃瓦。

  • 装饰。屋脊装饰大多数与风水、辟邪有关,大式建筑上的屋顶装饰有正吻、垂兽、蹲脊兽等,当然还有泰山石敢当、宝镜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