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7日,中国航天史上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微小卫星“未来号”发射升空,成为我国首枚发射的民营运载火箭,开创了中国民营火箭的先河。令人遗憾的是,在火箭在宇宙中正常飞行380秒后,由于三级出现异常,其载荷“未来号”卫星因未能进入轨道运行,坠入大气层,最终烧毁。
朱雀一号的发射失利,折射出中国目前民营航天市场初步发展的现状,民营航天商业化的未来,仍待探索。进入2018年10月,先有翎客航天在月初成功完成了可回收液体火箭RLV-T5的点火实验,后有蓝箭航天首枚民营运载火箭的升空探索。可以说,2018年是中国航天史上浓墨重彩的一年,甚至可以称作是中国民营火箭发射元年。航天事业是高风险、高难度、高投入的勇气型事业,作为初生牛犊的民营商业航天,在2018年能呈现如此蓬勃发展之势,背后离不开国家政策的保驾护航。
2015年10月29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印发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的通知》,鼓励支持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发展。同年,国内出现了第一批商业航天企业。2016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201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明确写道,进一步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航天投资项目清单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有序参加航天科研生产、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信息产品、卫星运营等航天活动,大力发展商业航天。
国家政策对民营资本进入商业航天领域释放的善意信号无疑给予了许多民营资本家信心,一批优秀的民营航天公司逐渐成长起来。然而,我国民营航天相关政策依旧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够和措施不够细化等问题。未来民营航天想实现长久发展,依旧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