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宝宝胃口像个小老虎?

2021-11-02 母婴育儿 136阅读

小鹿现在一周三,正是吃辅食的阶段。关于辅食的文章,从开始给小鹿添加辅食,陆续写过几篇:

辅食如果这么喂,宝宝的损失可真不小!

辅食添加的8项禁忌,为了宝宝健康别在犯错

莲子,从小就是大家眼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天生胃口超好,给啥吃啥,吃啥都香,身边的孩子妈都说,你家莲子太好养了!可是弟弟小鹿,和姐姐相比差距不小,着实让我费了很多工夫。

而现在,小鹿每次吃辅食的样子都跟小老虎似的,喂的慢了,喂的速度跟不上,就急得嗯嗯嗯的喊。

有时候着急吃饭,两个胳膊挥来挥去,跟打拳似的,恨不得自己从饭桌上下来抓饭吃。

喂他什么都来者不拒,一大口吃下去,吃的样子香甜无比。

从不吃,少吃,到能吃,有几点心得和大家分享:

1

什么时候

添加辅食最合适?

不看月龄看孩子,耐心等待孩子接受辅食。

当孩子从母乳或者奶粉过渡到辅食阶段,妈妈们最关心的是:要什么时候给孩子添加辅食呢?

最焦虑的是:喂他他怎么什么都不吃啊?他什么时候才能吃辅食啊?

焦虑的心都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再着急也没有用啊,需要孩子到了接受辅食的时间才可以。

一般来说,辅食从六个月开始添加。但是,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我们首先要尊重这个差异。小鹿满6个月的时候,我冲调了一些米糊喂他,勺子刚放到嘴边,就用舌头抵出来。

到了七个月,又喂他,吃了一丁点,就把嘴巴里的都吐了出来。我只要继续等待。

七个半月的时候,我发现每次大家吃东西的时候,他都盯着我们的嘴巴看。

再大点,如果抱着他吃东西,他会把我的手里的东西抓过来,直接塞他嘴巴里。

喂辅食的时机到来了。

所以,孩子会给我们已经准备好接受辅食的迹象,每个孩子辅食到来的时间略有差别,而且每个孩子对辅食品种的接受也略有差别。

比如莲子在6个月就吃辅食了,而且第一口辅食是蛋黄,什么都不排斥;

而小鹿吃辅食的时间明显晚于姐姐,而且对鸡蛋一直都排斥;

直到快一周三的时候,有一天早上,突然吃了两个蒸鸡蛋。

所以,当孩子拒绝时,不要着急,耐心等待是最好的应对方法。如果强制喂养,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抗。

2

让孩子吃饱,

但是不要每次都把孩子喂的特别撑

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理论叫: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如果把这个规律用于宝宝的辅食喂养,也超级有效。

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打个比方来说:

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最舒服的。

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

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再比如:吃馒头的例子,吃第一个馒头感觉最强烈,从“饥寒交迫”到“有馒头吃”,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一种“质”的飞跃。

当然其边际效用最大。

吃第二个馒头感觉还是挺好的,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说明边际效用较第一个的边际效用小??依次吃了几个馒头终于吃饱了,再吃就难受啦。

道理都是相通的。这个规律也可以用着小鹿吃辅食上。适可而止,别让孩子吃撑,美食变成负效用。

遵循一点:每次喂小鹿辅食,绝对不要出现,他都拼命的摇头闭着嘴巴不张开我还死命喂的情况。

只要勺子喂到嘴边,他扭头或者闭嘴或者摇头表示不吃了,我就不喂了。如果不能判断他是否吃饱,再换另外一种食物喂。

为什么呢?

第一,再小的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生存的能力,他们知道自己的肚子什么时候饱了,他们也想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只是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

第二,如果他已经吃饱了,我再去强制喂他,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再吃就很难受了。

他下次对辅食就没有那么期待了,也出现不了每次吃辅食像小老虎的样子了。

3

从生理的角度,

胃需要适当休息不能超负荷运转

我们不是经常说,不能熬夜吗?器官需要休息,超负荷运转有损健康。

吃饭也一样啊,很多情况是这样的,孩子明明已经吃饱了,勺子喂到口边,左右摇头紧闭着嘴,家长恨不得把最撬开把食物喂进去。

最后,还是家长有办法,左哄又骗,又是玩具,又是转移注意力,食物还是喂进去了。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孩子为啥不爱吃饭,为啥吃饭不香,长此以往下去,孩子的胃总是超负荷运转,他的胃能受的了吗?能不出问题吗?

结果就越喂越消化不好,越消化不好越瘦,越瘦越拼命喂(这里排除因为遗传因素的瘦),恶性循环了。

还有的家庭,家里都有一个随时喂饭的妈,当然也有可能是姥姥或者奶奶,或者阿姨。

不管孩子在干什么,他们的手上都拿着食物,时不时地赶快喂一口,能多吃点就多吃点。

结果,饭是吃下去了,但是相对应的运动量并没有增加,让孩子吃饭是越来越难的事情。

所以:孩子的胃需要休息。身体的每个器官都需要休息。没有休息,就会生病。

4

在固定的地方喂孩子,

最好有固定的开始和结束仪式

从小鹿开始添加辅食,他吃饭的地方就只有他的小饭桌,而且小饭桌是固定在大饭桌旁边的。小鹿过了周岁,会走了以后,每次我一说吃饭了,小鹿无论在做什么,都会立刻跑到自己的饭桌前,抬起脚要自己上饭桌吃饭。

因为每次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吃东西。如果中途加餐,也是在这个饭桌上吃饭,其他地方是吃不到饭的。

每次吃完饭,我都会问小鹿:“小鹿,请问你吃饱了吗?请问要妈妈把你抱下来吗?”

在征求他同意的情况下,然后就把他抱下来。吃饭的程序到此结束。

当然,这种习惯从他开始吃辅食就开始了,需要一些时间成为孩子的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天两天就养成的,要坚持。

因为,刚开始跟小鹿说的时候,他也不明白,他也不配合,坚持说下去,他总有明白的一天。

孩子养成固定地点吃饭还有两个好处:

1、即使以后因为他有自己吃饭的需求,撒的到处都是,打扫的地方也有限,作为已经很辛苦的妈妈,也比较省心省力。

2、花在吃饭上的时间会减少。每次小鹿都很快就吃完了,然后就要去下去玩了。

相比喂着吃饭,这种方式的却很节省时间,而且又让孩子一开始就养成了好习惯。

5

吃饭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

即使弄脏点也有关系

对孩子来说,吃饭除了吃饱,更重要的是体验全家一起吃饭的快乐氛围。所以,每次吃中晚正餐的时候,我们都是全家一起进餐的。

我会跟小鹿说:“小鹿,我们一起来吃饭吧,和小鹿一起吃饭,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然后,吃饭的时候,会假装吃的很香,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嗯,这个好香;这个味道吃起来很不错;小鹿,你来尝尝?”

总之,就是要烘托出一种愉快的气氛。

吃饭的时候,当孩子弄得嘴巴边缘到处都是的时候,不要是不是地去帮孩子擦嘴巴。

试想一下,当我们在享受美味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个服务生,总是打断我们享受美味的过程,是不是也很不开心呢?

同理,对于孩子来说,也一样。

等孩子吃完了,我们对孩子说:嗯,今天吃饭真开心。然后再帮孩子擦嘴巴也不晚。

当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比如过了周岁,就有了自己吃饭的欲望,如果能自己把饭喂到自己的嘴巴里,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开心。

这时候,他们会把脸上,身上,饭桌上以及地上弄得到处都是,这时候,就先不要嫌弃孩子不省心,先做个勤快的父母,先满足下孩子自己要求吃饭的需求。让孩子成长,从能够自己吃饭开始。

6

信任自己的孩子,

把吃饭的自由还给孩子

吃饭是孩子的事情,他们饿了,自然会找东西吃。

现在小鹿每次肚子饿了,就会拉着我去厨房,让我把他抱起来,自己去开冰箱,因为冰箱里有食物。

同样,他们渴了,自然会去找水喝。千万不要小看周岁娃娃的能力,他们可是一点都不会亏待自己的。

可是,生活中,端着碗喂孩子的事比比皆是,本来属于孩子的事情,却变成了成人的任务。

有时候都能看到,孩子明明已经吃饱了,或者孩子在拼命的摇头,家长还是想方设法再去喂一口,为什么选择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呢?

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自己去多喂孩子一口,让孩子错误地判断自己原来没有吃饱,原来妈妈的判断是正确的呢?

7

我们再来分析一个问题,

孩子拼命地摇头,他到底吃饱了没有呢?

办法只有一个:变着花样给孩子做饭,提供可口的饭菜和爱吃的东西永远是王道。

首先要了解孩子摇头的原因。

我观察了一下小鹿,他吃饭摇头有三个原因:

第一,妈妈现在喂的这个我吃过了,我还想吃其他的。

第二,我的确是吃饱了,不想吃了。

第三,妈妈喂的频率太快了,要等我吃完这一口再喂下一口。

我在喂小鹿的时候,他也经常出现摇头,紧闭双唇的时候,我尝试着喂了几次,都被拒绝,然后我尝试着喂其他的食物,他就会吃。

这个时候是在用行动告诉我:妈妈,这个食物我不想吃了,请给我换另外一个。

如果连续换了好几样食材,都出现摇头的情况,那么孩子的却就是吃饱了,就不用再喂了。如果这时候,我们再坚持喂孩子,让孩子吃完碗里剩下的最后几口,孩子会认为,我已经一直在摇头了,你怎么还是在喂我?然后他就会势必会抬手阻止并紧闭双唇,这时候饭菜很容易撒的到处都是。

8

最重要的,共读绘本,

让孩子体会到吃饭的快乐

比方说《开始吃啦》花朵形状的三明治、好吃的饭团??开始吃啦!

纵向展开的画面富有翻页乐趣,依次出现的看起来很好吃的食物,小动物们夸张的表情,足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提升小朋友对食物的兴趣。

当我们和孩子吃饭时,如果我们愉快地和孩子说,开始吃啦,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联系到从书中阅读的愉快时光,从而爱上吃饭的。

再比如《小熊宝宝》里的《午饭》,依次出现的小动物,很好奇它们都吃的是什么呢?

香肠,鸡蛋卷,炸大虾,饭团,三明治。所有的食物都会总结一句:饭真好!也是在告诉孩子,吃饭是一件真好的事情!

再比如:《水果水果捉迷藏》,小鹿就是通过阅读这本书,从不爱吃苹果爱上吃苹果的。

让孩子认识水果,更重要的是想让孩子爱上吃水果。我向来拒绝给小鹿看认识物品的书,没有意义,孩子不需要做知识的堆积器,他们需要通过大脑来思考并整理这些信息,从而获得对自己有用的。好的绘本就有这个功能。

《水果水果捉迷藏》里面是如果来引发孩子思考呢?圆圆的,好像是小皮球,是什么呢?哦,原来是嚼在嘴里香甜清脆的苹果。骨碌骨碌。

有颜色,有形状,有味道,有动起来的样子,多么形象的一个苹果!每次和小鹿共读这本书,小鹿都会去厨房找苹果来吃。

《吃什么呢?》,书中形象的象声词,给人一种吃起来香香的感觉。最后引导孩子:美味的饭菜,我吃啦!小鹿也是通过这本书,爱上了吃有营养的红薯,每次,让小鹿吃红薯,读这本书准没错。

这真的比我们枯燥无味地对孩子说:吃苹果吧,苹果好吃,苹果有营养;吃蔬菜吧,蔬菜有营养啊;多吃点饭才能长身体,来的更有用。

莲子妈今天关于辅食的分享暂时到这里。当然,让孩子多多去户外运动,尊重孩子每次吃饭的量,也很重要。

还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孩子不一定每天一定要吃同等的量,妈妈做的好吃是自己喜欢的食材和味道,可能多吃一点;做的味道一般,而食材又不是自己喜欢的,或者生病胃口不好,或者还没有拉大便便,都有可能吃的少一点。这些都是正常的。

尊重孩子,从和孩子相处的每个细节开始。

PS1:文章写到最后,分享下小鹿最近的进步。

零食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享受,我们不应该剥夺孩子吃零食的快乐。

就在这一周,小鹿每天吃最喜欢吃的牛奶片,居然能够自律到一次只吃一个,我原以为是偶然,后来发现好几天都是这样。

原来,一周三的孩子也能自我控制。梳理一下这一年来陪伴小鹿的日子,把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