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大圣”为什么是“

2020-06-02 综合 230阅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中的混沌是五行山中大妖王,化身为书生面相的道人,以吃童男童女维持妖身妖术,狡猾狠毒,原形是山海经中的混沌巨兽,大嘴可以吞噬世间一切。
头号反派妖王“混沌”是一个在原著中并不存在的形象。在影片大部分时间里,“混沌”以一种冷面书生的形象出现,最后现出原形时则是一副满口獠牙的六足巨虫形象。
“混沌”一词,在中国古代创世传说中,本指宇宙天地时空尚未分化时的原始状态。汉代纬书《易纬乾凿度》中对宇宙生成的过程描述为: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浑沌→天地→万物。“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似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似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也就是说,混沌是指气、形、质三者浑然一体,尚未分离的状态。《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中讲述了一个“七窍出而浑沌死”故事。大意为:南海之帝“倏”,北海之帝“忽”,中央之帝曰“浑沌”。三帝相会,倏忽为报答浑沌的款待,见大家都有五官,而浑沌却无七窍,于是为其凿七窍。日凿一窍,七窍出而浑沌死。汉代《神异经》之《西荒经》中对混沌的描述是:“昆仑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性,有腹无五藏,有肠直而不旋,食径过。人有德行而往抵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这里的混沌长象是类似于狗,长毛,四足,无爪,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能行无步,直肠无脏腑,好坏是非不分的东西。
上述传说中,虽然“混沌”有虫形(六足四翼为昆虫的特征)、龙形(海之帝当是龙)、犬形的区别,但是共同特征是无面目五官的分化,象是一个肉块。《大圣归来》中的妖王采用无面目的大虫形状,符合古籍中对“混沌”的描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