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历代皇帝排序清朝哪个皇帝最有作为

2022-03-31 综合 156阅读
应该是康熙皇帝个人才能钱宗范在《康熙》中说:“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自然科学方面的数学、天文、历法、物理、地理、农学、医学、工程技术;人文方面的经、史、子、集;艺术方面的声律、书法、诗画.他几乎都有所研究.他写出了八九十篇关于自然科学方面的论著,他亲自审定了多种历史方面的书籍,他还精通多种民族语言.”康熙的汉文水平很高,中国历史知识丰富.“城高千仞卫山川,虎踞龙盘王气全.车马往来云雾里,民生休憩在当前.”他的这首《登高诗》被誉为帝王诗.康熙善射.他最后一次南巡(康熙四十六年一至三月)是亲自考察泗州西溜淮套是否可以开河才去的.经过实地考察,他正确地予以否决.个人品质康熙8岁丧父,10岁又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又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康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嗜书好学的帝王.他在出巡途中,深夜乘舟,或居行宫,谈《周易》,看《尚书》,读《左传》,诵《诗经》,赋诗著文,习以为常.直到花甲之年,仍手不释卷.政治特色康熙处理军国大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勤”,另一个是“慎”.康熙一生勤政.“勤政实为君之大本,怠荒实亡国之病源”.清朝的皇帝,从天命汗到光绪帝(除同治帝外)都是勤政的.从康熙开始,皇帝每天都要御门听政,就是在皇宫乾清门前,由皇帝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因为最初康熙听政主要在乾清门,所以称作御门听政.即使在康熙十八年发生北京大地震,康熙照常早朝,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外,几乎是没有一天不听政的.个人评价康熙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成功帝王之一.在平定内乱和抗击沙俄入侵等方面,都立下了非凡的功绩.他废除圈地,把明朝藩王的土地分给百姓耕种,恢复了发展了农业生产.——《中国大百科全书》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第35页].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中国人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第35页].正是这个“野蛮”民族,在17世纪中叶涌入中原,取代腐败、垂死的明王朝而建立起了清政府.满族人成功地巩固政权,妥善应对西方列强对中国日益增长的注意力,以及复兴中华古代文化,是17世纪的历史奇迹之一.[第35页]康熙皇帝是历代中国皇帝中的最杰出者之一![第45页边框]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中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第46页]在康熙的统治之下,清政权不但统治合法化,而且还统一了全中国,同时征服蒙古,开始了向外扩张进程,其疆域远大于现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46页]尽管最初时清政权对使用火器有些保守,但是逐渐开始依赖火器.他们说服了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铸炮,同时还从葡萄牙和其他欧洲商人手中购买大炮.[第48页]1683年,皇帝谕令每支八旗队伍中必须要有一支火枪队,这些火枪队很明显要由那些骑术糟糕的汉人组成[第49页]许多汉族人把他们的忠诚毫不疑虑地从明朝君主转到了清朝皇帝身上.[第51页]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第53页]康熙当政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也急剧膨胀,有了长足的发展.[第53页]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第54页]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全国子民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和谐/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第55页]康熙统治时期使中国步入了繁荣昌盛的时代,这一时代并未因康熙的去世而终结.清帝国还在不断壮大、拓展,并于1760年前后达到了鼎盛.[第55页]——《全球通史》(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史学专家合力创作)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为康熙的继承者造成财政困难.历史小说家高阳则说康熙有两大缺点,一是在传位问题上,始终犹豫不决;二是“好名”,而且好与臣下争名.《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寰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觏.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