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篡改了老子的道德经

2020-04-23 文化 272阅读
一、现存《道德经》早已被篡改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系统,完整的哲学和社会学论著。老子思想对自然与社会的探究,其深度和广度,即使拿“道德经“现存的版本与当代世界哲学研究的成果来比较,当代哲学比老子也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
然而,仔细甄别现存的“道德经”版本,我们就会发现,许多内容是残缺不全的,有些章节结构上也是支离破碎的,按照“道德经”大部分内容体现的老子对自然与社会探究达到深度和广度,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1972年到1974年,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发掘出土,其中,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竹书,这些书涵盖了哲学、历史、术数、方技等多个领域。它们中的大部分书早已失传,有些书,如 《周易》、《老子》,虽然有今本传世,但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内容与人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异。
二、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有差异
我们现在通行的《道德经》是三国曹魏时期经学家王弼的注本,根据现代出土的简帛来校勘今本《老子》就会发现,今本中有不少地方的文字是被后人篡改过的。
如今本《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这句话很有名,被认为是老子否定了孔子极力推崇的“仁”和“义”,但经过郭店《老子》的释读,这句话应作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再如《老子》第七十五章是这样写的: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统治者贪图富贵。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这段话,历来被看作是 《老子》对统治者剥削民众的警告,但在马王堆帛书中,这一章却不是这样写的。
在甲本 《老子》帛书里,今本中的 “税”变成了“兑”。裘教授指出,这两个古字都是形声字,从 “兑”声,而 “兑”字在上古时的读音和 “隧”相近,所以这两个字都应读作 “隧”。
“隧”的意思是道路,而走之底和足字旁正好与道路有联系,因此裘教授推断:“兑”和 “兑”都是古时候 “隧” 字的异体,意思是道路,而不是税收。
此外,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统治者的 “上”字在帛书上是没有的。经过专家的一番释读,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在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里,作者并没有斥责统治者剥削民众的意思,而是通过三句违背常理的话,表达了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得出清净无为胜于厚养生命的结论。
反观我们现在看到的 《老子》版本,只要细细读,就会发觉第七十五章四句话的意思是连不起来的。“而且,像统治者食税多,人民就要饿肚子这类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估计 《老子》的作者也不会把它当作心得来讲吧。”
再举一例,今本《道德经》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帛书《老子》(甲本)这段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差异重点分析:
这一段是以水的品格来激励国中之王。在《老子》的文章中曾多处提到过“柔弱”二字,而且都是作为方法论来阐述的。在老子思想里,把“柔弱”作为充满生机活力的代名词;可是,《道德经》往往却把这作为宣扬“无为”、“不争”的借口。《老子》原文“攻坚强者莫之能胜”的意思是,水的秉性看起来似乎很“柔弱”,但在“攻坚强”的表现上,没有别的能比得过它;在这里“柔弱”的水,是用来攻击其它的。
《道德经》把“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 改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故意抹杀了水的攻击性,使原来的攻防对象反了个位,“柔弱”的水从攻击者变成了受攻击者;方法论也就变成了认识论,从而达到了宣扬“无为”、“不争”好处的目的,《道德经》就是这样通过神不知鬼不觉的巧妙办法偷换了文章的主题。
三、《道德经》被篡改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尽管只有五千字,但《老子》一书表达了非常独特、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道”这一核心哲学概念,主张人要无为、不争、谦退、柔弱、清净,与儒家的哲学主张截然不同。
稍一对比,就可看出这两个版本的意思有很大区别,表达的思想也大不一样。从《老子》全书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来看,帛书本应该是可信的,而今本的这一章很可能被后人篡改过。学者们推断,这是后人为了与儒家思想争锋相对,对《老子》作了有意识的篡改。
如果《道德经》被篡改得到证实,那么这说明我们已经误读了《道德经》几千年,自古以来以《道德经》为道家经典修炼的人自然也走偏了方向,其中蕴涵的思想更是被错误的传达了几千年,影响了多少国人的思想,也深刻地影响了我国文化的某些内涵。
所以整理马王堆帛书本《老子》并正确的释读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这不光能使我们准确了解老子哲学思想的原意,对于后世学者和修道者更是影响重大,一字一句的错误都可能让人误入歧途。
而且试想,如果我们阐释的老子思想来源于篡改过的文本,那几千年来各种《道德经》的阐释和注解还有什么价值呢?
------------------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