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中自尊是什么

2022-04-19 教育 125阅读
一、小学生自尊的养成

(一)自尊心和成就感的培养

按人本主义人格理论,自尊就是人们对自己的感觉,是接受并欣赏客观上的自己,是人有寻求满意感受的需要的表现。大多数研究者都将自尊和自我两个概念区分开来。自我概念是关于你对自己人格特点看法的积累──也就是说,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什么类型的人。自尊则是指你对自我概念的评价,其实质是你是否喜欢你所认为的这个自己。

尽管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常常提及自尊,但研究者在试图界定和测量这一概念时却面临着几个挑战。一个问题是,我们对自己的感受在不同的情境中会有所变化。大部分人在自己做了不应该做的事时会有些看不起自己,而当别人大大夸奖自己工作做得好时又忍不住要觉得自己很不错。但是,这些感觉的波动不应该与自尊混淆在一起。而且,一些心理学家将这些上下波动界定为自我价值感。相反,自尊与自我评价有稳定的关系。和其它人格变量一样,研究者发现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倾向于积极地评价自己。他们偶尔也会沮丧并对自己失望,但通常他们会喜欢自己并对他们是谁和做了什么感觉良好。这些人会在自尊的测量中得高分。我们也能分辨出那些经常体验消极自我评价的人,尽管比起那些缺乏基本自信或对他们是谁和做了什么缺乏基本满意度的人来说,这些低自尊的人也会有对他们所做的许多事情感到满意的时候。

(二)小学生自我负责意识的培养

小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分析自己的学习成绩,可以了解自己的理解力、记忆力、思考力的强弱以及主观努力的程度等。通过比较自己各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可以知道自己的兴趣、能力倾向。除了课堂学习以外,学校中还有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如课外科技小组活动、课外学科小组活动、读书小组活动、游艺活动、体育活动、各种公益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展示并发展学生的各种兴趣爱好和才能,培养并锻炼各种心理品质和个性特征。现代教育主张让青少年有更多机会参加各种活动。我国已经在小学和中学开设活动课程,其目的就是让儿童和青少年发展、发现他们的才能。

(三)小学生的自尊与学业不佳

小学生自尊的过度就会出现妄自菲薄与自我陶醉,妄自菲薄与自我陶醉将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对自己的能力、性格、体格、容貌等深感不足,叫妄自菲薄或自卑。有这种思想情绪的人,常常对自己不满,觉得一切都烦人,做什么事都不顺心,周围充满暗淡、沉闷的气氛。如果不是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或者不是很严重,它会随着自信心的加强和认识能力的提高而自行消失,不必介意。如果由于妄自菲薄或自卑,使之经常(或学习时)心烦意乱,缺乏学习的勇气,教师、家长就应给予必要的指导,避免产生学业失败。自己身体条件差、考试不及格、比赛失败、老师的责备、被朋友拒绝等,都可能使儿童青少年产生妄自菲薄或自卑的心理。

克服儿童青少年妄自菲薄的主要方法是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自我、认识自我,并且接受自我,多给他们成功的机会,树立起自信心,树立正确的理想和价值观。

与妄自菲薄相反的自我陶醉,是过高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的结果。这些人妄自尊大,自以为是,孤芳自赏,不求进取。在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后就骄傲自满。他们也许确实存在某些长处或优点,但由于沾沾自喜,不愿作进一步的努力,长处和优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最终学业成绩将受到影响,甚至失败。因此,同样要帮助他们正确地评估自己。

(四)自卑感的克服

克服自卑感一般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认识自卑的弊端,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从心理学分析,自卑实际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这种防御是消极的。一个人的自卑心理形成后,对自己的能力评价很低,不敢大胆地去交往。渐渐会从疏远别人、自我孤独到自我封闭,与周围的人形成一道无形的墙,这又使别人觉得你怪怪的,形成不良的看法,更远离和回避你,从而反过来加深自己的自卑心理。严重的自卑使人丧失对学习、生活前途的信心,形成心理障碍。对有自卑的人应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客观分析,作比较,鼓励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中扬长避短,相信自己,不断发挥,挖掘自己的才能和潜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