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中国画的写意精神

2020-05-27 文化 109阅读
“写意精神”是绘画艺术自由表现和情感抒发的一种内在冲动和表现形式。中国的写意画能在世界艺术之林经久不衰,是因为它始终遵循主客观的统一,对自由的追求恰到好处,又不摒弃客观的制约,这和中国的人文关怀、中庸思想有关。我们说的“写意”绝不是写我们脑子里完全凭空生发之“意”,而是写“实”所引发之“意”,写“实”之意趣。“写意”要在主客观之间找到一个适合自己个性审美的“度”,这个“度”就是画家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从整个世界范畴来看,中国水墨画是最具有“写意精神”的,且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继八大山人、黄宾虹、扬州八怪、石涛等写意大师之后,仍然能稳步向前,这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写意精神”的实质就是在制约中张扬自由表现,强调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离开鲜活的客观世界制约,中国绘画可能会无所依据,也就成了无本之木。
“写意”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难道绝对的自由就是“写意”的本质吗?西方现代主义把这个问题抬到一个高度,他们认为画家的绝对自由至高无上。但是,西方现代主义走过一百年后,人们总结它的得失:它所强调的那种个人“恣情纵意”的绝对自由精神,是否达到了我们追求的那种“写意精神”的典范高度?完全没有。西方现代主义画家那完全摆脱客观因素制约的自我张扬,得到的只是表面的自由,并没有使人类绘画艺术得到提升,反而更加低迷。实践告诉我们:“写意精神”的本质不单是自由,而是自由加制约,真情流露,有感而发,是主客观的辩证统一。只有遵循这个艺术规律,我们才有可能进入艺术表现的自由境界。
众所周知,西方美术也有很多绘画作品具有“写意”成分,欧洲绘画开始从“形而上”造型向“辩证造型”自由过渡,到印象派绘画,后印象主义时期,画家的自由表现精神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到现代主义,画家不再平衡地表现主客观,而是无限夸大自由,逐渐削弱了客观因素制约的滋养与磨砺,绘画内容也就越来越苍白空泛。但是,不管怎样,西方绘画在内在精神上也是追求“写意”的,只不过他们没有明确的叫法而已。“写意”这个词是中国美术理论独有的,但“写意”的内容和精神却是所有绘画普遍存在的。
以上所述,从世界绘画大的范围中去探讨,对绘画的“写意精神”有更多的思考,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应该有更高的学术起点和更宽的学术视野。这样我们才能对绘画“写意精神”的哲学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水墨画“写意精神”也会有更透彻的理解。
当下,中国画家要有宽广的胸怀,在自尊、自信、自强发展自己绘画艺术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中国绘画的规律。任何绘画都不是完全与客观世界隔绝的封闭之物,它在本质上是人类追求自由,歌颂真善美的一种变现方式,只有全面认识问题,把中国绘画的独特表现规律放到世界绘画(人类绘画)的普遍规律中去比较,研究,发现,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