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学生学习还是在班级工作中,学生的状态跟心情有很大关系,无论学生的成绩基础如何智商如何,有些学生开朗乐观即使受到挫折也能迎刃而解或者安然渡过,而有些学生反倒在学校生活中经常郁闷压抑。是什么在左右变化浮动的心情,我们面对负面或者极端情绪的时候又该做些什么,这些问题应当融入到学生管理甚至是备课教学中,且新课改中也注重加强了对学生情感目标的培养。颜苏勤老师编手橘者著的中职生心理健康中给了我很多启发。
首先我们要有觉察认识自己和别人情绪的能力,尤其在我们心境低落或者怒不可遏的时候,觉察自己坏情绪之后才有可能作出理智的应对。负面情绪下我们的行为更容易导致坏的结果,但这时应注意觉察之后是接受而不是压抑,我们不主张存天理而灭人欲。课堂情景中:我喊几位同学板演,其中一个磨磨蹭蹭,到黑板前歪扭的站着梗着脖子说了声:我不会!一副无所谓爱咋咋的样子。这种样子作为老师看到眼里显然很不舒服,心里火气也被点起。这个同学你站好!我严厉的说。当时我意识到了我已经生气了,我也意识到这个同学的情绪也是抵触的,我告诉自己,好了,我需要知道发生了什么这个同学是这个表现而不仅仅是跟他较劲生气。缓和了一下,我问,为什么说不会,现在老师站在你跟前,如果可能我希望听到问号而不仅仅是否定句。这个伍拿时候他的姿态也有所改变指着书小声地说:算到这里进行不下去了了。事情到这里总算有所转变,也许他一开始的那个姿态是因为觉得老师要为难他故意找他难看所以要破罐破摔,所以我们不被负面情绪牵制的要做到的首先是觉察接受。
我们往往认为是某些人某些事才引发我们的情绪波动,具体人物事物的存在不可否认,但仔细追问真的是这些具体事物导致的坏心情吗?走进心理咨询室的人往往都是阴云密布遇上麻烦心情狼狈的时候,再等走出来之后却觉得天蓝水清阳光灿烂充满自信的感觉,难道心理咨询师真的为他解决掉生活的麻烦了吗?其实不然,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依然没变,变的是我们的看法。同一件事,我们的看法不同引发了我们不同的情绪。这也是著名的情绪ABC理论。同样是进入职校的学生,有的认为低人一等,有同学认为,我选择我所要的一点都不丢人,前者情绪消极,后者情绪积极,所以往往导致的结果也不同。我们不能改变既定的事实,我们能调整的是自己的看法和态度,怎样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当我们负面情绪已经来的时候心情恶劣时,要立刻转成正面的想法有时觉得很困难,其实这种锻炼毕薯可以循序渐进,比如先建立中性想法,再建立正面想法,当自己有负面情绪:“我无能”时,先转成中性想法,我太累了太急于求成了,所以才导致这么糟糕的结果,然后再转到正面的想法,这是个好事,让我经历过学到了很多。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相信不仅我们的学生包括我们老师自己都能成为管理自己情绪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