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的起源在哪里呢?

2022-03-26 科技 84阅读

宇宙中的星系

太阳也有自己的系,那就是太阳系,而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那么,太阳的起源究竟在哪里呢?我们可能从一些科普书上有个大概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地了解一下太阳系的起源吧。

1543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学说。随后,哥白尼的这种无畏的科学精神一直在鼓励着人们对太阳系的认知和对自然界本原的探索。

围绕太阳旋转的星系

1644年,法国科学家笛卡尔(R.Descartes)在《哲学原理》中认为,太阳系是由物质微粒逐渐获得漩涡流式运动而形成太阳、行星及卫星的。

1745年,法国博物学家布封(G.L.L.de.Buffon)在《一般和特殊的自然史》中第一次提出灾变说。他认为,质量巨大的物体,如彗星,曾与地球发生过碰撞,太阳物质也飞散出太空,后来才形成了地球与其他行星、卫星。

1755年,德国天文学家康德在《自然通史与天体理论》提出系统学说,星云假说。太阳系是一团弥漫星际物质,在万有引力作用下聚集而成。太阳系的中心就是太阳,由于斥力的增加,使得周边微粒在斥力的作用下形成团块,小团块再形成行星、卫星。

1796年,法国天文学家拉普拉斯(P.S.deLaplace)在《宇宙体系论》也提出了星云说。他认为,太阳系所有天体是由同一块星云形成。原始星云是气态,温度很高,并且在缓慢自转着。而后,星云逐渐冷却、收缩;随之自转加快,使星云越来越扁,当离心力超过向心力时,便分离出旋转气体环。再次重复,继而生成多个气体环。这样就在星云中心形成太阳,而各环则形成行星,热的行星同理形成卫星。

在科学界,人们将早期的星云说统称为康德—拉普拉斯说。这一学说在十九世纪占据太阳系起源的统治地位。由于该学说不能解释行星排列的质量分布问题和太阳系角动量特殊分布问题而遇到了困难。因此,人们又将目光转向了灾变说。

1900年,美国地质学家张伯伦(T.C.Chamberlain)提出了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子说。随后,摩尔顿(F.R.Moulton)发展了这一学说。有一颗恒星曾经运动到距离太阳几百千米处,使太阳正、背面产生巨大潮汐,而抛射出大量物质,凝集成小团块质点,称为星子。星子是行星的胚胎,而后聚合成行星和卫星。后来,金斯(J.H.Jeans1916)提出的“潮汐假说”与上面提出的星子说略有相同。

关于太阳系起源的假说,真可谓多种多样。这也说明了人类始终都没有放弃对太阳系的探索。二十世纪以来,人们的天文学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且认识到,在广阔的宇宙中,发生恒星相遇情况的可能性极小。五十年代以后,科学家们又提出了许多新的学说,这些学说大部分都是以星云假说为基础的学说。下列是六个影响最大的学说:

1.卡米隆(A.G.W.Cameron)学说。卡米隆的这一学说主要是从力学、化学等方面对地球起源进行了认真地探讨,并通过湍流粘滞理论计算了星云盘的演化。

2.戴文赛学说。五十年代,戴文赛提出了角动量斥力圆盘理论。

3.萨夫隆诺夫(В.С.СаФронов)和林忠四郎(C.Hayashi)的学说。他们的这一学说主要是湍流形成圆盘、环的理论。

4.普伦蒂斯(A.J.R.Prentice)—新拉普拉斯说。他提出了新的冷星云湍流说。

5.乌尔夫逊(M.M.Wolfson)的浮获说。他提出了小质量恒星天体相遇灾变说。

6.阿尔文(H.Alfvén)的电磁说。这一学说是以太阳早期存在强磁场作用的行星形成理论的。

以上这些理论各具特色。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公认。那么,能够令人信服的太阳系起源说必需阐明下列主要问题:

1.原始星云的由来和特性。

2.原始星云或星子的形成过程。

3.行星的形成过程。

4.行星轨道的特性:共面性、同向性和近圆性。

5.提丢斯—波得(Titius~Bode)定则。

6.太阳系的角动量分布。

7.三类行星:类地、巨行、远日行星的大小、质量、密度方面的差别。

8.行星的自转特性。

9.卫星及环系的形成。

10.小行星的起源。

11.彗星的起源。

12.地-月系统的起源。

自从八十年代后期以来,科学家们对太阳系起源也就有了一个倾向性的认识。我们将这个倾向性的认识合理地细分为若干个演化阶段,加上深入地分析。这样以来,太阳系的起源问题就能够很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