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参加那三次科举考试…什么时候考上了没有

2020-10-29 综合 153阅读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中唐时期著名诗人。他自幼聪慧过人,少年时代便写下了“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名句,终其一生,留下了许多诗篇,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流传至今。
白居易的诗歌不仅语言优美,而且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在唐诗中熠熠生辉,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唐宣宗李忱曾这样评价白居易的诗歌,“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陈毅元帅也对白居易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吾读乐天诗,晓畅有深意。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 
白居易出生于官宦家庭,祖父先后做过县尉、县令等,治县有方,为官清廉,声誉颇佳,父亲参军官任徐州别驾等职。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白居易从小就立志参加科考获取功名。在行卷之风盛行的唐朝,为了得到名师的指点,他曾贸然登门拜访名流顾况,从而成就了顾况戏谑他的“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有才如此,居亦容易”的一段佳话。
27岁时,白居易来到长安,参加进士科考试。唐都长安一派繁华、风光无限,可惜,此时的白居易没有丝毫观赏都城的心情。他很清楚,这次考试及第与否至关重要,因为它关系着家人的嘱托与前辈的期望,但在近千名应试者当中,能够及第者毕竟是少数,他只有靠自己的才气与运气了。在等待放榜的时间里,白居易忐忑不安,直到听到放榜官的呼喊与随之而响的鼓声传来,他心里的石头才落了地。为了庆贺自己得中进士,白居易也仿照前人,登上慈恩寺大雁塔,写下了诗篇“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为了让家人分享自己及第的喜悦,他中断了在长安的庆祝活动,赶往家乡。在和同年好友分别之际,白居易又写下了名诗《及第后归觐留别同年》:“十年常苦学,一上谬成名。擢第未为贵,贺亲方始荣。 时辈六七人,送我出帝城。轩车动行色,丝管举离声。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充分表达了他踌躇满志的喜悦心情。
两年后,白居易再次来到长安,参加吏部的选官考试,只有考试合格,才能授予官职。关于吏部的选官考试,《新唐书》曾有记载:“貌、言、书、判四事皆可取”,“得者为留”,“集而试,观其书、判”,如果“选而未满”,便“试文三篇”,谓之“宏词”,试判三条,谓之“拔萃”。白居易的祖父名“煌”,与“宏词”科的“宏”同音,为了避祖父的讳,白居易决定舍弃博学宏词科,改应拔萃科。结果同样可喜,白居易再次登科,被授予省校书郎职位。该职位掌管文字校对工作,比较清闲。几年后,任职届满,白居易又参加了制科考试,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策问。白居易原以为可以借此机会一睹皇帝的“尊容”,没想到皇帝并没有出来主持考试。由于准备充分,白居易又举“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官升至京畿县尉、集贤校理,次年即任翰林学士。不久,又升左拾遗,成为朝廷的重要谏官,开始了他讽喻诗写作的高峰。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