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生高度与事业境界的究竟是什么?

2020-05-17 教育 139阅读
前几天,我在开学的行政干部会上有一段关于人生和事业的发言,自己觉得还不错。后来我在小学的全体教师大会上也讲给老师们听,反应也还行。这里贴出来,请大家指正—— 人生在世就几十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如何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尽可能做好?我不是说一个人一定要和别人争什么,但大家在一个行业谋职,在一个单位互为同事,客观上有一种竞争的关系,总希望自己做得比别人好。当然,我这里说的“竞争”指的是良性竞争。如果大家认同我这个说法,那么,决定人生高度与事业境界的究竟什么呢?或者说,我们拿什么去与别人竞争呢? 总结我从教三十年的体验,我肤浅地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取决于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技术”的竞争。 各行各业都强调“技” ,因为这是一个人的饭碗,所谓“一技走天下” 。一个工人,如果他的技术比别人精湛,他就会引人注目,受到奖励,赢得荣誉;一个农民,如果他农活比别人熟练,他就会多打粮食,被人尊敬。同样的道理,在学校,你的教学技能强,教学水平高,那质量自然就胜人一筹。再说通俗些,技术的比拼,就是分数的竞争,谁有本事把分数提上去,谁就是强者。如何围绕提高分数而各显神通,这就是本事,就是“技术” ,应试训练本身不但无可厚非,而且是必须的!一个上课精彩而应试成绩也很突出的老师,理应扬眉吐气,洋洋得意。 第二个层次是“人文”的竞争。 ,也就是说,比技术的人文含量。从教育来说,如果不仅仅是抓分数,而是在抓分数的过程中,还有情感,还有智慧,还有素质,这就是“人文” 。以课堂为例,两位老师的教学思路都很严谨,知识讲解都很清晰,但一位老师仅此而已,其教学效果也就是高分数而已;而另一位老师则还有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到了知识,不仅锻炼了能力,还陶冶了情操,还拓宽了视野,还激发了想象,还萌生了理想,还体验了快乐——用新课改比较时髦的话语来说,就是还给了学生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就是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就是充满人文精神的教育。当然,课堂的人文气息源于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大家的分数都不错,但你的分数里面蕴含素质;大家带班都不错,但你的班主任工作充满人性,那你更定就比单纯有技术的同行更优秀。 第三个层次是“思想”的竞争。 应试教学也好,素质教育也好,如果不是出自自己的思考,而仅仅是听命于校长的指挥,听命于专家的理论,那不过是在实践别人的想法。应该看到,相当多的一线教师每天都是在机械地重复“昨天的故事” ,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其工作缺乏思想的含量。我们常常赞美一位教师:“这是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在我看来,这是很高的评价。所谓“思想”并不抽象,也不高深,说白了,就是我们在做每一天的工作时,在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有没有想想:我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对不对?我将把学生引向怎样的未来?我的教育人生究竟追求什么?我的终极目标是什么?等等。自由的灵魂,批判的精神,质疑的眼光,创新的勇气,就是我所说的作为一名基层教师的“思想”的标志。我们每天都在匆匆赶路,有没有暂时停下来对自己每一天的工作乃至教育细节的反思,同时也尽可能思考一下一些“形而上”的问题?一个人的思想当然源于实践,但也和他的视野有关,这里的“视野”主要包括阅读——读书,读报,读网,读脑(与人交流)。国内思潮,国际风云,都在自己的关注之内。如果给自己教育注入了思想,也就提升了教育品质,你的教育自然就比别人有更高的境界。 第四个层次是“信仰”的竞争。 所谓“信仰”解决的是这样一个问题:每天从事的工作是为别人做,还是为自己做?是别人对自己的要求,还是自己内在的需要?最近看电视剧《身份的证明》和《悬崖》,从瞿皓明和周乙身上感到了信仰的力量。“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就是信仰。我们对教育有没有这样的信仰?所谓“信仰” ,我们还可以换一个词,叫“理想” 。现在这个词已经是贬义词了,如果有谁说他有理想,多半会被认为“有病”而且“病得不轻” ,或者是“假得很”“装得挺像” 。但是,有理想的人做教育会有一种内在的坚韧与执着,他不会因任何外在的干扰而懈怠,也不会在乎别人的褒贬和一些功利的评价。苏霍姆林斯基长期在远离喧嚣的乡村实践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即使在面对各种恶意非议的时候,他也没有动摇自己的意志,因为他有教育信仰!教育技巧,教育素养,教育思想,都比不上教育信仰更能让人持久地坚守自己的教育阵地,只有教育信仰能够使人保持教育良知,守住教育阵地,能让教育之旅无限地延伸。 第五个层次是“人格”的竞争。 这个世界上不乏聪明绝顶的人,但有的人聪明却不善良,他把聪明用于算计,用于钻营,用于投机,甚至整人害人等等,而且能够获得小成功——也就是“小成功”而已。其实,人与人竞争到最后,什么“聪明“呀,什么“技巧”呀,什么“智慧”呀,统统算不了什么了!归真返璞,洗净铅华,最后剩下的是朴素人格的较量——善良、宽容、豁达、坚毅、淡泊……随时想着别人,随时成全别人,“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些都成为自然而然毫不做作也毫无功利的生活状态。不以任何人为敌,便天下无敌。说到这里,我脑海里呈现出了很多我尊敬的人——朱永新、朱小蔓、杨东平、于漪、钱梦龙、李吉林等,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教育的大家,当然和他们的智商、能力、学养有关,但最后决定他们成为大家的,是他们纯真而纯粹的人品。我也可以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一种高尚的人格,无论怎么聪明,也无论暂时有什么“名气” ,最后也是绝对走不远的。 我还想强调的是,上面说了人生和事业应该具备五个要素,尽管我用了“第一”“第二”这样的序数,还用了“层次”这个词,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五个要素有先后之分次第之别。不是的!我只是从重要性的角度排列了第一第二,但决不是说先追求技术次追求人文再追求思想后追求信仰终追求人格。这五点对于我们来说,应该是同时追求,最好是同时具备。如果一定要说什么是首要的,那还是人格。傅雷当年给傅聪的信中这样写道:“先为人,次为艺术家,再为音乐家,终为钢琴家。” 今天给大家说这些,决不是意味着我在这些方面做的非常好了,不是的。比如,在教育信仰方面,我还不敢说自己有多么坚定,也有彷徨的时候;在人格品质方面,我也还有很多需要继续修炼的地方,我当然善良,但有时候在嫉恶如仇的同时,又有失宽容宽厚,这点和朱永新老师相比差远了。所以,我在说这些的时候,也是对自己的提醒。愿我们共勉。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