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长理论的基本内容
20世纪80年代末,新增长理论随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而兴起。它是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之上,引入收益递增的假定,内生化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确立了一幅崭新的长期增长的图景,在经济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一)边际收益递增规律
传统经济学有一条重要的规律,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其基本内容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其它生产要素的投入不变时,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最初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边际产量会递减,最终还会使产量绝对减少。这一规律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中广为存在,并发挥着作用。但是,当人类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后,新增长理论顺应时代,以边际收益递增规律取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新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它本身的生产具有递减报酬,而作为生产投入则具有递增的边际生产力。知识如同其它一般商品一样,在给定一定时点上的知识存量,研究投入的倍增不会取得倍增的知识;但知识具有不同与普通商品的特性,它既不是传统的私人经济产品,也不是公共品,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非竞争性的、部分排他性的产品。由于知识不能享有完全的专利和保密,一个厂商创造的新知识对其他厂商的生产具有正的外在性,使作为知识存量和其它投入函数的消费品生产具有递增收益。更精确的说,知识可以具有递增的边际产出。知识不仅自身具有收益递增的特点,而且会使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收益递增,并改变各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结合方式,产生出更多新的产品和服务,产生一个“收益递增的增长模式”。而且由于知识的溢出效应使知识能在不追加投资的基础上反复利用,减轻了资本稀缺性的约束压力。
(二)人力资本内生化
罗默(Rome,P)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力资本作为知识的载体,同知识一样,它不仅能自身形成递增的收益,而且能使资本、劳动等其他要素投入也产生递增收益,从而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递增的收益保证了长期的经济增长。卢卡斯于1985年发表《经济发展的机制》,建立宏观模型分析在经济中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对产出增长的贡献。卢卡斯将人力资本作为一个独立的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更加微观化的方法把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概念和索洛的技术进步概念具体化为“每个人”“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卢卡斯模式强调人力资本是“增长的发动机”。人力资本是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它可以通过专门学习获得,也可以边干边学过程中不断积累。正是这种不断增长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才能促进产出的长期增长。卢卡斯还引入人力资本外部效应,即“全社会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平均水平”。他认为人力资本具有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前者指人力资本收益对个人或家庭带来的增值;后者会从一个人扩散到另一个人身上,从旧产品传递到新产品,从家庭的旧成员传递到新成员,进而使产出生产具有递增收益。而正是这种源于人力资本外在效应的递增收益,使人力资本成为增长的发动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也已充分证明,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为重要因素是人力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