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义务教育

2022-08-10 教育 67阅读
1、中国的义务教育的现状是中国的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发展不平衡,城市好于农村,农村义务教育面临许多问题。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
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差距过大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产品,国家和社会是义务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所以国家应承担教育投入的大头。
农村税费改革之后,在农民减负的同时,教育经费也大幅度缩减,一些地方农村义务教育财政状况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缺乏科学的管理监督,办学效益不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不仅仅是缺钱,还存在着教育经费管理的随意性,缺乏公平性和无效率性。
硬件设施不足,设备利用率低,闲置现象严重由于经费短缺,大多数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的学生根本就没有见过电脑,没有机房、语音室,更没有书馆。
农村学校危房依然存在,危改资金缺乏改革前国大多数农村学校实行分级办学,以村级管理为主,区县级管理为辅;
改革后农村学校以区县级管理为主。
因此,在危房改造时,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有的资金到位也挪做他用了,这样农村的危房改造资金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教师办公条件差,缺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针对义务教育面临问题的建议措施。
完善财政税收体制和加强法制建设,保障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
调整国家对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财政支出结构,确保义务教育投入的优先。
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市和县共同负担,由县统管,以减轻乡镇财政负担。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地区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加强教育投入立法工作,例如制定和颁布《教育经费法》,依法保障教育经费支出增长,将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占义务教育总经费的比重由现在的60%提高到90%以上。
结合农村税费改革,设立一定比例税收,专门用于农村义务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效益。
通过建立教师聘用制度和教学质量监督机制,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的用人制度和教师工资制度。
建立教育投入的绩效考核制度,将义务教育资金使用绩效作为任免、奖惩校长和教育主管干部的重要依据。
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教师向艰苦地区流动,解决贫困地区优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深化农村改革和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化农村土地、金融、税费等体制改革,加快城市化等一系列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提高农村家庭的教育支付能力。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