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经济学原理解释最低限价

2022-07-27 财经 253阅读

最低限价又称“保护价”,是指一国政府对某种进口商品规定的最低价格界限,即当进口货物的价格低于规定的最低价格时,则对其征收进口附加税或禁止进口。

政府制定最低价格(又称最低限价)阻止价格下降到某一水平,可能出于以下原因:

(1)保护生产者的收入。如果某行业的供给波动性较大,或者行业的需求缺乏弹性,那么供给的变动很可能造成价格严重波动,从而影响生产者的收入。最低价格政策会阻止低价格造成的生产者收入下降。例如,许多国家制定农产品保护价格。

(2)避免产品的短缺。对于某些特殊的商品,如粮食,为了避免出现短缺,往往需要储存一定的数量。借助于最低限价,政府可以存储这些商品,以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短缺。

(3)保护、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例如政府在实施农产品最低价限价政策时,通过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以达到扶植农业发展的目的。此外,对于工资制定最低价格可以防止工人收入降到某一特定水平,从而保护该行业的收入。

制定最低价格的问题之一是有过剩产品。如果某一企业因为过高的价格而出现产品过剩,它就会试图逃避价格控制,降低价格。在很多情况下,最低价格不是由政府制定的,而是由某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商议制定的,以便能保持较高的利润。这时,个别企业会试图破坏协定,挤垮竞争对手。

最低价格政策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高价格会引起效率低下。在高价格使得企业的利润得到维持时,它们可能不会去寻找降低成本的有效方式,从而阻碍技术进步。

支持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确实使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很有限,农民从粮价上调中得到的绝大多数好处被加工、流通、销售环节瓜分了。对农产品的生产和贸易产生误导,扭曲价格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农民会扩大生产,导致粮食生产更为严重的过剩,关联商品(猪肉、鸡蛋、食用油)也价格上涨,最后支持价格使政府财政压力加大。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