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毕节市西部,贵州西北部。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6′-27°26′之间,西、南、北三面分别与云南省接壤,是云贵川三省的交通要冲。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总面积6298平方千米。
威宁是贵州的西大门。截至2019年11月,辖39个乡镇(街道)、625个村(其中社区205个),3843个村民小组,平均海拔2200米;居住着彝、回、苗等19个民族,是全省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国务院确定的连片特困地区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威宁历史文化悠久。明设乌撒卫,清设威宁府;1954年成立威宁自治县。中水遗址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庆活动,民族风情浓郁古朴,多民族共生共荣。
扩展资料
威宁历史简介
威宁县历史悠久,夏代为梁州西南域,殷周属鬼方西北隅,战国时为大夜郎西部莫国属地,秦代属象郡,汉代属犍为郡,蜀汉时属朱提郡,梁、陈时为南宁州所领,但实为土著豪族所据,隋代曾没入爨氏卢鹿部。唐代为羁縻小州,称宝州。
五代十国无所更置。北宋为绍庆府所领羁縻州国家补贴乌撒部,南宋时受控于大理国。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乌撒部附元,二十四年升为乌撒乌蒙宣慰司,隶云南行省。元顺帝后(1335年)改隶四川行省。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乌撒土知府隶云南布政司,永乐十二年(1414年),改乌撒卫隶贵州都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四川乌撒土府为威宁府,隶贵州,以大定、平远、黔西三州,毕节、永宁二县隶属威宁府。
雍正七年(1729年),降威宁府为州,属大定府。1913年,改威宁州为威宁县,并设得胜坡分县,隶属于贵州省第四行政专员督察区。1916年迁得胜坡分县于赫章,1942年分置赫章县。
1949年12月17日威宁县和平解放,1950年成立中共威宁县委、县政府,1951年成立威宁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区,1955年6月21日改称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隶属贵州省毕节地区。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