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2017年春《小学数学教育学》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2020-06-23 教育 195阅读
“有意义接受学习”是认知心理学家奥苏贝尔的理论,这一理论在其著作《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一书中有详细论述,该书有中译本。
奥苏伯尔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包括三个阶段:习得、保持和再现。在习得阶段,学习的新观念同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发生联系,从而使新观念为旧观念所同化。在保持阶段,新旧观念是否能顺利地保持在记忆中,从而实现有意义的学习,主要取决三个因素:第一,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第二,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固有观念的分化程度;第三,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根据有意义接受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和学习过程三个阶段的特点,可以勾画出有意义接受学习的一般实施程序。
⑴要有评价准备。
在讲授新材料之前,要考虑一种能激起学生动机、适合学生的过去经验和现有能力,并能使材料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的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动机、经验等变量必须予以考试。这便要求教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弄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并以此为依据进行教学。评价学生的准备情况如何可通过测验或其他非正式途径来完成。
⑵适当选择材料。即确定要讲授的内容,讲授内容力求少而精,并能用生动的例子来使所讲授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以加强对材料的理解。选择材料的来源之一是课堂用的教科书,来源之二是教科书以外的杂志、报纸乃至个人经验等。
⑶鉴别结构原理。即鉴别出所要讲授的材料中哪些是一般或普遍的原理。这些原理是其他事实、概念和原则赖以附着的骨架。同时,应使学生对材料的结构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⑷提供材料概意。即教师应在学期之初提供给学生有关全部课程大意,并逐渐使这一大意向具体内容转化。转化的方式是先陈述一般概念或原理,并且提供具体的事例留意说明它们,随后再提供具体的事例演绎这一般概念与原理,即从一般到个别。
⑸运用事前结构材料。教师先把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给学生,这段文学通常要比即将学习的新材料具有更高的抽象性、普遍性和广泛性;随后教师再讲授所要学习的新材料。这种做法可以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有助于新材料的学习。一般来说,事前结构材料有助于学生接受(或同化)和理解新的材料。
⑹重视原理和概念,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原理的概念。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强调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那么学生往往会倾向去记忆、学习一些具体的事实,而最终所获仅是一些缺乏理解的语言知识。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