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女性缺乏科学研究的“天分”,而科学界鲜有女性崭露头角,也无形中成为一种有力的“佐证”。然而,科学研究显示,女性的一些素质正好适合学术研究,两性的差异并不悬殊。
科学、工程、数学等学科,一直是男性一统天下,鲜有女性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一些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女性缺乏理科“天分”。但在校期间,女生各科的平均成绩都高于男生。女生是否适合科学研究呢?
多年来,美国科学界的一流专家频发警报,宣称美国在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人才日趋短缺,并忧心忡忡地预测,这将危害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使美国的地位一落千丈。一个比较引人注意的解决方案是:动员更多的女性加入到这些历来由男性垄断的领域。然而,公众一直没有深入探讨过,为什么鲜有女性在这些领域崭露头角。2005年,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波士顿附近召开的一次小型经济学会上,萨默斯暗示说,与男性相比,女性不容易攀上科学的“最高峰”,主要是因为女性缺乏这方面的“天分”。这番煽动性言论一出,立即在美国激起了一场大讨论:两性的先天差异是否导致了女性在数学、科学领域建树颇少。
从多种背景考虑两性差异,我们非常支持这场持久的辩论。公众由此开始关注女性参与科学研究这一重大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这方面的研究文献,这对了解两性的差异意义非凡,对鼓励女性加入科学、数学研究队伍的计划也极为重要。至于为什么从事科学、数学研究的女性远少于男性,萨默斯的观点似乎过于简单。实际上,影响人们选择职业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教育背景、生理因素、成见、歧视以及两性在认知、社会定位上的差异等。
充分发掘女性人才可以迅速壮大科研队伍。2003年,妇女占美国就业总人数的46%,而在科研、工程技术领域只占27%。萨默斯的说法让人不满,原因之一在于他暗示这一差距无可救药。既然女性的科研能力天生不足,你还能怎么办?但这看似简单的解释却存在两大误区。
首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 “科学才能”这种智力(简单起见,我们常用“理科”来指代在科学、工程技术及数学等领域研究所必备的技能)。要取得科学成就,必须拥有良好的语言能力(撰写深奥的学术论文,与同事充分交流)、记忆能力(理解、记忆各种事件和大量信息)、定量分析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统计数据,把握各种目标、数据和概念)。
其次,即使两性真的存在上述差异,也并不意味着无法补救。事实上,如果训练和经验对培养学术能力没有太大帮助的话,哈佛等大学向学生收取学费就有欺诈之嫌了。
令人不解的是,采用不同的方式评估两性能力,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女生的一些素质正好适合学术研究。1982年以来,美国大专院校的入学新生中,女生占了多数,而且比例还在逐年增加。这种现象在其他国家也开始出现。在学校,无论哪个科目(包括数学和理科在内),女生的平均成绩都比男生高。
尽管女生在学校表现不俗,但在许多大学和研究所统一的入学考试中,女生的成绩却相形见绌。在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越是高层次的教育系统,男、女生的人数超距越大。20世纪末,在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理科的本科生中,女生占了40%,但女教师却只有8%。
两性差异
学习成绩和考试分数会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我们对认知能力的研究更为完善,心理学家开始通过测定认知能力来界定两性差异。学龄前儿童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为在定量思维和对周围事物的了解方面,男孩和女孩的认知能力不相上下。
入学前后,两性差距逐渐拉开。小学毕业后,在多数的语言能力测试中,女生的表现都优于男生。199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员拉里·赫奇斯(Larry Hedges,现在西北大学)与阿米尔·洛埃尔(Amy Nowell)共同发表了一篇综述,回顾了大量与写作能力有关的文献。他们提出:“两性的写作能力差距显著,令人担忧。相关数据显示,男性的平均写作能力较差。”在对人脸识别和情景记忆方面,女性也占了上风。情景记忆是指对亲历事件的记忆能力,以及对时间、地点的记忆能力。
然而,男生有一种能力却比女生强:视觉空间技能。这种能力是指个人用想象力在三维空间中操纵、模拟物体运动的能力。对4~5岁的孩子进行标准化测试,男孩玩迷宫游戏的表现明显比女孩好。男孩占优势的另一项视觉空间技能是“心理旋转”,即想象自己拿着一个三维物体,并让它变换形状(参见第43页上图)。可以预料,在解答数学问题时,如果需要想象一个图像,男孩就更有优势。
事实上,所有与认知能力有关的两性差异中,数量分析能力一直备受媒体关注。原因之一是,数量分析是学习“数学密集型”学科(即需要大量数学知识的学科,如物理学、工程技术等)的先决条件。如果像萨默斯暗示的那样,女性这方面的技能不如男性,就解释了为何女性在理科领域常处于劣势。但是,目前尚无明显数据支持这种结论。
前面曾提到,小学各年级女生的数学成绩平均高于男生,而且在国际代数评测中,女生的表现也略胜一筹。这或许是因为代数与语言的结构十分相似。然而,在学习才能测验(Scholastic Aptitude Test,简称SAT测验)的数学部分,男孩却大显身手:35年来一直比女生高出40多分。不过,综合所有数量分析能力的数据显示,男孩与女孩的差别其实微乎其微。他们的不同之处是,有数学天赋的男孩比女孩多得多。
乍看起来,上述说法自相矛盾。如果男孩与女孩平均的数学才能不相上下,那么有数学天赋的男孩怎么可能比女孩多?其实,男性的数学才能极不平衡,参差不齐的程度比女性要大。我们至今也没有弄清楚其中原因,但这一现象表明,女性的数学才能集中在平均水平上下(即分布在中点附近);男性则呈两极分化。结果,在数学才能分布图的两端(即数学天才和数学白痴),男性的人数超过了女性。一项名为“数学神童调查”的研究课题证实了这一现象。20世纪80年代,本文的作者之一本博与心理学家朱利安·C·斯坦利(Julian C. Stanley,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青年人才中心开创了这个研究项目,现已故)调查了数万名12~14岁之间的天才少年,让他们提早几年参加SAT测试,结果证实他们的数学推理能力的确存在性别差异。
这群智力超群的少年,在SAT的语言测试中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但是在数学部分中男生占优势。数学成绩在500分(满分为800分)以上的男生是女生的2倍,获600分以上的男生是女生的4倍,获700分以上的男生是女生的13倍。(在全美所有12~14岁的少年中,仅有0.01%的人能得到这样的高分,真是万里挑一)。
不过,这些数学天才少年的情况已经有了巨大变化——尽管媒体对此少有报道。与男生相比,这些少年中的女生人数一直在飙升。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13:1下降到现在的3:1左右。与此同时,活跃于其他科学领域的女性人数也急剧增加。目前,美国各医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中,女生占了一半;近年兽医院校的毕业生中,女生的比例高达75%。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性会进入一直由男性垄断的领域?我们还无法确定任何单一成因,因为过去几十年,社会已经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
这段时期,美国政府恰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指导女生学习高等数学和其他理科课程。有证据表明,针对性培训可以进一步提高女生的成绩。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Michig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的工程学教授舍雷尔·A·索比(Sheryl A. Sorby)和数学教育专家贝弗利·J·巴特特曼(Beverly J. Baartmans)开设了一门课程,旨在提高人们的视觉空间技能。在一年级的工科学生中,凡是视觉空间技能测验得分较低者,均建议选修这门课程。报名参加课程的学生,在随后的制图课程中成绩有所提高,在工科课程中的淘汰率则有所下降。这表明该课程有持续的效果,并且对男、女生都适用。
生物因素
数十年来,对不同动物的研究证明,激素会影响雄性和雌性认知能力的发展。在雄性胚胎发育期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睾酮等)会使大脑向雄性方向发育,从而形成典型的雄性行为和认知表现模式。
近期研究证明,人的一生中,激素对认知能力的影响始终存在。那些大量注射雄性或雌性激素、准备作变性手术的人,已经表现出这种变化。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女变男”激素治疗的人,认知模式出现了“男性化”倾向:他们的视觉空间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语言能力则有所下降。
大脑除了受遗传因素、人生经历的影响,也受各种激素的影响。女性和男性的大脑存在诸多差异也就不足为奇。一般而言,女性大脑中的灰质组织所占比例较高(灰质是指神经元比较密集、血流较快的脑区);而男性大脑中的白质组织较多(白质是指大脑中起连接作用的神经纤维,外部包裹着一层叫做髓鞘的脂蛋白膜,相互绝缘)。此外,男性大脑左半球的灰质含量较高;女性则没有这种显著的不对称现象。
各种大脑功能成像研究显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同时使用两个脑半球(如语言处理),女性的表现好于男性;如果只需要激活视觉皮层,男性的表现胜过女性。即使男性与女性在完成同一任务时表现相当,他们运用的也是不同的脑区。
必须强调的是,大脑的结构、功能存在两性差异,并不等于说这些差异就是导致两性认知功能不同的唯一原因。大脑可以反映人的学习和其他经历,因此,男性和女性各自特有的生活经历也可能影响大脑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