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颈的婴儿是不是脖子里的肿块没有了就好

2020-04-20 母婴育儿 150阅读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小儿矫行外科疾病中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发病率约0.3~0.5%。80%发生于右侧,20%合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的颈部偏斜,头和颈不对称畸形。先天性肌性斜颈的直接原因是胸锁乳突肌纤维化,随后发生挛缩。但引起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的具体原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由于先天性肌性斜颈50~70%见于臀位产或难产,因此很早就有人们想到该病与产伤有关。甚至认为产伤引起肌肉出血,形成血肿,继而血肿机化,肌纤维变性挛缩而出现斜颈。可是早在1875年Taylor就对颈部肿块进行组织学观察,没有发现含铁血黄素沉着或其他出血征象,从而否认了产伤出血学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不是难产造成斜颈,而是由于颈部存在先天性畸形而导致难产,更加确切!
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表现为:出生后7~14天一侧颈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肿块,质地较硬,皮肤正常,没有触痛。2~3个月后肿块逐渐缩小,6的月后完全消失。与肿块同时出现颈部偏斜,头向患侧屈曲,下颌转向健侧,枕部转向患侧。颈部向患侧旋转受限,向健侧屈曲受限。一定时间后逐渐出现面部变形,左右面部不对称,孩子10岁以后可出现头部继发性畸形,易引起眼疲劳,年龄较大患儿手术矫正斜颈后甚至可出现复视。长期未治的患儿,患侧颈部软组织也相继发生相应的挛缩,颈深筋膜、前斜角肌、颈动脉鞘及鞘内血管均变短,颈椎逐渐发生形态和结构上的改变,这种晚期的肌性斜颈,既使手术松解挛缩的胸锁乳突肌,也难以恢复头面部的正常形态,手术效果不满意。
先天性肌性斜颈诊断明确后宜尽早开始治疗。1岁以内主要采取非手术治疗:(1)按摩、推拿胸锁乳突肌肿块;(2)手法使患儿头颈向健侧倾斜,下颌转向患侧,枕部转向健侧。每天100~ 200次,分次进行;(3)用光线、玩具、卧位姿势等诱使患儿头颈向患侧旋转; (4)睡眠时用沙袋保持头颈部于矫正位。
就诊较晚年龄在1~1.5岁以上或非手术治疗无效可施行手术治疗。适宜手术年龄为1~5岁,超过12岁,手术疗效常不理想。
对先天性肌性斜颈的治疗,近年来观点有所改变,主要是对按摩和手法矫正的疗效提出质疑,认为强力的按摩或手法矫正有害无益。理由是:(1)按摩病例与未处理的观察病例比较,其结果无明显差异;(2)强力按摩和矫正的手法操作可使胸锁乳突肌和周围组织粘连,如手术则因周围粘连而操作困难;(3)患儿经常出入医院,增加感染机会。所以有学者提出的观点是期待自愈,不需要外部干预。婴儿期自然治愈的期限为生后1年半,若不能自愈则需手术治疗。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