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能够对食物自然而然的分泌唾液,此时巴甫洛夫将食物看作非条件刺激(US)、唾液分泌看作非条件反应(UR),并将两者的关系称为非条件反射。而如果在提供食物之前的几秒钟发出一些作为中性刺激(NS)的声响,将会使得这个声响转变为条件刺激(CS),能够单独在没有食物的状况下引起作为条件反应(CR)的唾液分泌,两者的关系则被称做条件反射。
这种与食物相关的刺激与所引起的反应的关系便是所谓经典条件反射。食物引起唾液分泌是先天性的,而声响之所以能够引起唾液分泌,源自动物个体的所经历的经验。
本实验简化如下:
食物(US)=>唾液分泌(UR)
食物(US)+声音(NS)=>唾液分泌(UR)
声音(CS)=>唾液分泌(CR)约翰·华生认为人类的情绪(如恐惧)也是能够被条件的。并相信行为的产生,能够透过由非条件刺激伴随原来无法产生任何反应的中性刺激,在自然而然地产生非条件反应之后,使中性刺激成为能够单独产生条件反应的条件刺激。
在他的实验中,华生制造了一个恐惧反应,对象是医院中一位孤儿阿尔伯特。在实验开始之前,华生经过测试之后发现这位男孩不害怕包括老鼠、兔子、猴子、狗、棉絮、和没有头发的面具之类的东西。并发现阿尔伯对铁锤敲打的巨大声响产生恐惧。
为了使阿尔伯特对老鼠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应。华生使作为中性刺激(NS)的老鼠和作为非条件刺激(US)的巨大声响同时出现,并产生了作为非条件反应(UR)的恐惧反应。在一段时间内多次的反复之后,老鼠转变为条件刺激(CS),也就是阿尔伯特对老鼠的单独出现产生了条件反应(CR),包括恐惧和逃避。华生更证明了兔子、毛皮外套、华生的头发、狗,诸如此类的东西都能用和老鼠实验相同的方法产生类似的反应,即使在不同的房间进行实验也是一样,表示这个实验对不同的物品和环境皆有效。一个月后再度测试出阿尔伯特依然会对这些东西产生恐惧。
这个实验证明了人类的行为能够被刻意的条件,并与佛洛伊德学说中认为人类行为来自非刻意产生的浅意识有所差异。
本实验简化如下:
声音(US)=>恐惧(UR)
声音(US)+老鼠(NS)=>恐惧(UR)
老鼠(CS)=>恐惧(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