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名
台湾交通大学创建于1896年(清光绪22年),当时清朝大臣盛宣怀因为深感中国科技的落后与人才的匮乏,于是奏请朝廷,在上海创立南洋公学,1912年时改名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1921年则改称交通大学。1937 年与台湾各大学一同改隶台湾教育部,正式定名为国立交通大学。
意义:交流沟通、广结善缘,迎向网路传播新世纪的交通大学
艺文的交通:交通---交流沟通、传播瞭解;交通---交心合意、传情达理
科技的交通:交通---交结网路、畅通资讯;交通---交际通信、建立友谊
管理的交通:交通---交换经验、贯通管理;交通---交通顺畅、经济大展
学徽首见于1920年代,其时徽中仅有中英文校名、校训、齿轮及外环而已,并无铁砧、铁锤、铁鍊、铁书等图案。到了1926年,新校徽去校训而加砧、锤、鍊、书和创校年代之后,形状便告大体底定,此后只在外环、轮齿数目、形状和校名之有无上略作变动而已。
释义:现行国立交通大学制式校徽(六十齿),徽中铁砧上的左侧为中文线装书,右侧为西文书,取其学贯中西之意。西文书背分别印有E S A三个字母,其中E代表Engineering(工程),S代表Science(科学),A代表Administration(管理),概括说明了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砧尖悬吊三环铁鍊一段,表示学科之间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也暗喻交大人心手相连、精诚团结。砧前斜置铁锤一把,与砧上书籍合为理论与实作并重的意思。铁砧的底座1896四字,则显示交大创校的年代。砧外的齿轮,形状有如圆形的天。齿数六十,则代表一甲子。而齿轮是运转不息的,因此又寓含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意思。 知新致远、崇实笃行
释义:知新致远、崇实笃行,是1974年前校长鸿勋手题制颁的校训。求实学、务实业是交大教育的特色,也是形塑交大学子人格特质的力量,期许学生不但具备实事求是的精神,也能掌握社会脉动,与时代思潮同步前进。 1958年在台复校时,由卢善栋、吴伯桢共同设计校旗,图案与上海交大基本上是相同的。蓝底黄图,上面印有由右至左白色楷体的国立交通大学校名,校徽齿轮为二十四齿,三条黄色平行直线代表沪、平、唐三所交大彼此血脉相通之意。
现行校旗采原设计理念,改为现行校徽,三条黄纹则代表新竹与北方、唐山三所交大的深厚渊源。 作曲:萧友梅
美哉吾校,真理之花,
青年之楷模,邦国之荣华,
校旗飘扬,与日俱长,
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美哉吾校,鼓舞群伦,
启发吾睿智,激励吾热忱,
英俊济跄,经营四方,
为世界之光!为世界之光!
备注:同复校之初所用前上海交通大学校歌相同,1999年6月9日国立交通大学校务会议通过。 梅竹赛
梅竹赛是台湾交通大学与台湾清华大学间,一系列包含十余项目的大型学艺、体育活动。梅竹赛于每年的三月举办,竞赛内容包括:棋赛、篮球、排球、足球、台球、羽球、棒球、桥艺、网球等,为交、清两所大学间的年度盛事。第一届梅竹赛是在1969年,期间停赛过7次,截至2006年,台湾交通大学以15比12暂时领先,当中有三次平手。今日梅竹赛已成为这两所大学共同的传统,甚至是家喻户晓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