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资本家荣毅仁
1916年,出生于江苏无锡荣氏家族。 1949年,决定留在大陆。
1956年,将自己的商业帝国上交给政府。 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1993年—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2005年10月2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 1957年他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 1979年,在邓小平的支持下,荣毅仁创办“中信”,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借中国改革开放春风,荣毅仁运用荣氏经营家法,呼风唤雨,得心应手,荣毅仁与国家获得了“双赢”,“中信”成为荣氏财富的引擎。
1986年,他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2000年荣毅仁及其家族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1位。其个人及其家族财产为19亿美元。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
记者直率地问:“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案例:同仁堂的新生
工商界人士听到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息时,心情是极其矛盾和复杂的。 1953 年,各家企业正是蒸蒸日上,大家想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提出把私营企业改造为社会主义企业,具体来说就是要实行公私合营,这对大家的震动很大,思想上没有什么准备,心里真是“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有的说:“ 1949 年为什么不讲总路线?那时讲,人就都跑了。”还有的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953 年,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了同仁堂首先行公私合营,这对于同仁堂的经营者震动很大。同仁堂到这时已存在了几百年。它始建于清朝康熙八年( 1669 年)。北平解放前夕,北平同仁堂有职工 190 多人,资金约 80 万元,年产值约 16 万元,年零售额约 30 万元,设备陈旧,管理落后。 1949 年北平解放时,同仁堂由乐氏十三世乐松生经营,他同时是天津达仁堂管理处总负责人。 1950 年抗美援朝开始,同仁堂向国家捐献 99000 元。
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公私合营的消息传来时,对乐氏家族的震动很大,他们对经营了几百年的老铺,将要失去所有权,经营统治权和企业利润分配,确实十分痛惜。乐松生经过反复考虑,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历史潮流,不可违背,而且,合营后,自己仍任经理,生活待遇也不错,因此决定,同仁堂带头公私合营。
公私合营后 , 企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同仁堂虽然是个大药店,但以往的经营管理
方式陈旧,存在生产计划性不强,物资储存分散,领取手续不清,库存积压产品过多等漏洞。公私合营后,改善了经营管理,建立起各种规章制度,增加设备,改进技术,自行设计了粉碎机、汽锅等,改进了生产包装。销售额也不断上升。门市部抓药从每天几十服,增加到每天 200 多服。经理乐松生高兴地说:“别家的流水逐日下降,咱们的流水逐日上升,原来担心合营工作会影响生产,没想到合营后业务发展这么快,这下可放心了。”
1955 年,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接见了乐松生(1908-1968,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询问了他生活、工作的情况,鼓励他为医药事业多做贡献。同年,他当选了北京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出任北京市副市长。 1956 年 1 月 15 日,北京国药业全行业公私合营,乐松生手捧大红喜报代表北京市工商界人士向毛泽东报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