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学习手工制作有什么好处吗

2020-10-27 母婴育儿 70阅读
一、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意义
手是思想的镜子,是之力才能发展的刺激物,是意识的伟大培养者,是智慧的创造者。很多科学家指出儿童的智能在他们的手指尖上,许多科学家都证实,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训练动手就是训练大脑,孩子的手部动作越熟炼越灵活,他就越聪明,创造力就越强。所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极其必要的。
二、如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让幼儿参与收集材料,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和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激发孩子动手制作的兴趣和欲望呢?首先我们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课前收集材料的过程中去,让孩子对制作的材料先产生兴趣,然后再由对材料的兴趣引发到对之后的课程的兴趣。比如一次上创意手工课《树叶拼贴》,我先让家长带着孩子在孩子周围的环境中找一找落叶,并请家长让孩子介绍拾到的落叶是什么树的叶子,这种叶子的特征是什么,让孩子初步感受到制作材料的有趣。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感受往往会更加丰富,这也为幼儿今后的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通过创意手工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的泥塑、剪纸及手编、布工等丰富多彩的创意手工活动,无一不是在手的协调操作下进行的。在创意手工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他们参与收集的麦秸、树叶、种子、鹅卵石等丰富的自然物品,引导幼儿通过撕、拼、摆、贴等技能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孩子们的手中,苹果变成了胖嘟嘟的娃娃;洋葱则成了一朵朵清新的荷花;狗尾巴草变成了形象逼真的毛毛虫;树藤、草藤变成了中国结;谷壳、稻杆拼贴出了小船、房子;板栗壳制作出了刺猬;鸡毛、鸭毛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毽子等等。在创作、想像的过程中,孩子们沉浸在自己亲手编织的世界里,不仅获得了美的体验,更享受到了创作的乐趣。那么创意手工的课程要如何设置才能达到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呢?
1、组织好合理“导入”部分,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动力。营造一个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幼儿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进行创意手工活动的学习。创意手工活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再现幼儿心灵深处的声音,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在创意手工教学活动中,如果平平淡淡地“导入”,幼儿就不会感兴趣,以至于幼儿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组织好“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进行“冰棍飞机”的创意手工活动中,要教幼儿用棒冰棍制作飞机,我用故事导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啦,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旅行要坐什么交通工具才能很快的到达呢?”孩子们听说小动物们要去旅行,都提起了精神,都抢着说要坐飞机去,我又问:“可是小动物们没有飞机呀?孩子们开动脑筋都说可以帮小动物制作一架飞机。这样很自然的导入主题,又很快就调动了孩子进行创意手工活动的积极性。当孩子们看到小动物们坐上自己制作的飞机是,都开心的露出了笑容。
2、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幼儿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幼儿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幼儿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幼儿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在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幼儿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活动《冰棍棒小花》时,我给幼儿提供了彩色的吸管、冰棍棒、剪刀、胶水、水彩笔、花茎和花叶的图片以及白卡纸。让幼儿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出一朵或几朵漂亮的小花。幼儿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讨论着。能力较差的孩子用冰棍棒子贴成花朵的花瓣,花茎和花叶就用我提前准备好的图片贴上,能力较强的幼儿也用冰棍棒制作花瓣,但是花茎和花叶就用水彩笔自己画出来或者用吸管贴出来。这样不仅让每个幼儿都得到了成功,也保护了幼儿对创意手工活动给的兴趣。
3、善于用鼓励、启发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够大胆尝试。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要具有坚强的自信心,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因此,创意手工活动应该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幼儿在画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洋洋的兴奋劲,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涂的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动手操作到想动手操作,从不敢动手操作到敢动手操作,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孩子需要鼓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离开鼓励,孩子就不能生存!”可见鼓励的作用对教育幼儿有多么重要。对此,我深有体会。在活动《拖鞋》活动中,我先引导孩子仔细观察拖鞋的特征,然后提要求请幼儿进行操作。刚开始时,唐真灿和张子宣对我说:“老师,我不会!”我微笑着说:“刚才不是你们两个说得很好吗?给它照个相吧,一定会很漂亮的!你看,他的形状怎样,是在哪里的……。”然后请他们自己动脑筋进行制作,一会儿,唐真灿就高兴地举着他的作品对我说:“老师,你看!”我故意夸大语气:“哇赛,真不错!它会穿什么衣服,再把它打扮漂亮一点,好吗?”一会儿仔仔细细的给船穿上了漂亮的衣服,张子宣开始不肯给我看,用手遮住。我说:“给老师看一下呀,你做的是有很多泡泡的拖鞋吗?”她便拿开手,我看了作品并不理想,以大人的眼光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地方。但我微笑着说:“你能给我讲讲吗?”她说:“这是一个有很多泡泡的拖鞋,因为它刚和泡泡做完游戏。”我竖起了大拇指:“你真会动脑筋!”在以后的活动中,她都会很自豪的请我看他的作品。在活动中教师应为幼儿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操作活动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教师更应该接纳幼儿的一切作品,允许幼儿“犯错”,反复进行尝试,不以自我的主观意愿衡量幼儿的行动,限制他们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形成平等的师幼关系。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