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

2020-05-04 文化 293阅读
鲁迅与书刊设计
□倪墨炎

鲁迅喜欢陶元庆设计的《彷徨》封面
鲁迅为《呐喊》设计的封面
在我国出版史上,线装书的装帧也是不断发展的,封面就有绢质的、麻质的、布质的、纸质的,装订也不断地完善。近代“洋装书”的出现,使我国出版史进入了新阶段。但最初的“洋装书”封面也和线装书一样的简单,就是印上书名、著者姓名和出版者的名称罢了。把美术作品引入书籍装帧领域,使书籍装帧进入美术的领域,在我国,是和鲁迅分不开的。
鲁迅就曾设计了几十种书刊的封面。这有几种情况:一、他为自己的著作设计封面。如《呐喊》,用的是大红底色,书名和著者姓名则在正中上端的黑框中用阴文衬出,显得热烈而厚重。又如《华盖集续编》,是白的底色,“华盖集”三字是仿宋字体,作者“鲁迅”用拉丁拼音文字,写在书名之上,“续编”二字画成隶书阳文印章样子,套红斜盖在书名之下。这封面显得简朴而又醒目。二、鲁迅为自己编的文集画册作的封面,像画册《木刻纪程》、《引玉集》、《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等。其中《引玉集》颇具匠心。它的底色是大红的,正中一个黑线方框,框左是直写的“引玉集”二字,右边是几行横写的画家的英文姓名,末行还有“木刻59幅”字样,构成了很别致的图案。三、鲁迅为自己编的刊物设计封面,如《奔流》、《萌芽月刊》等。鲁迅都以大型美术字写刊名,丰满地占着封面的大部分篇幅,显得雄浑有力。四、鲁迅也为别人的书籍作封面。如高长虹的散文及诗集《心的探险》,封面用青灰色发丝纸,印赭色图案,画群鬼腾云作跳舞状。这书的目录后有一条说明:“鲁迅掠取六朝人墓门画像作书面”。
封面
喜欢图画作品
如果说,封面设计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以图案为主的,另一类则以图画作品为主。那么,鲁迅设计的封面,是属于前一类的。
但鲁迅十分喜欢后一类封面。像《彷徨》的封面,是陶元庆设计的,它画着一个正在下山的太阳,三个人彷徨地坐在椅上,正由怅然而准备行动。鲁迅对这张封面画很满意。他在1926年10月给陶元庆的信中说:“《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鲁迅为许钦文编选的短篇小说集的封面,用了一幅《大红袍》的图——一个复仇的女性,穿着大红袍,拿着利剑,岸然挺立。鲁迅也很喜欢这张画。据许钦文《鲁迅和陶元庆》一文说,鲁迅看到了《大红袍》,认为“有力量;对照强烈,仍然调和,鲜明。握剑的姿态很醒目!”鲁迅建议“就把《大红袍》用作《故乡》的封面”。后来,一位研究美学的德国人看了《彷徨》和《故乡》的封面,有所评论,鲁迅立即在1926年11月的信中告诉陶元庆:“他看《故乡》和《彷徨》的封面,他说好的。《故乡》是剑的地方很好。《彷徨》只是椅背和坐上的圆线,和全部的直线有些不调和。太阳画得极好。”可见鲁迅对于封面设计者的热情和关怀。
开本
力求独到讲究
鲁迅也很重视装帧工作。鲁迅对于书刊的开本就有过认真的设想。他编的刊物有通行的32开本,如《莽原》半月刊、《朝花旬刊》;有通行的16开本,如《朝花周刊》、《前哨》等;但也有25开本,如《奔流》、《萌芽月刊》、《文艺研究》;而《译文》则是23开本。据黄源在《鲁迅先生与〈译文〉》中回忆,筹办《译文》之初,讨论到开本,鲁迅说:“现在的杂志都是16开本,我们来个23开本吧。”25、23开本,比16开本方正,比32开本大方,确有独到之处。鲁迅以三闲书屋名义自费印的《毁灭》、《铁流》,初版是23开本,重磅道林纸印,毛边,横排,配上厚布纹纸作封面,就显得大方、庄重、厚实。而《朝花小集》(只出版了一种《接吻》)是狭长的40开本,道林纸毛边,适宜于篇幅不大的作品,且便于携带。《海上述林》是为纪念瞿秋白而编印的,鲁迅特地自费在日本印制,分皮脊麻布面精装和绒面精装两种,都烫金字,显得厚实而隆重。这样讲究的书籍装帧,在中国现代出版史上还是第一次。
插图
追求图文并茂
鲁迅十分重视书刊的插图。他说:“书籍的插画,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连环图画”辩护》)鲁迅总是尽量使他所编的书刊文图并茂。像三闲书屋出版的《毁灭》、《铁流》都印有作者彩色像和插图多幅。鲁迅主编的《文艺连丛》中的《不走正路的安得仑》(曹靖华译)、《解放了的堂·吉诃德》(瞿秋白译)等,都有多幅精致的插图。而马克·吐温的《夏娃日记》,是由于美国原版书中有55幅精美的白描插图,才使他起意找人翻译出版的。鲁迅编的刊物也多配有图页,像《奔流》每期所刊图画,少则四五幅,多则10余幅。《朝花周刊》虽已附出《艺苑朝花》画刊,但每期仍有美术作品的插页。鲁迅编的前三期《译文》,每期都有10幅左右的插画,后来的接编者也继续保持鲁迅的这个传统。
版式
注意留白校对
鲁迅也十分注意书刊的版式。他在《忽然想到》中说:“我于书的形式上有一种偏见,就是在书的开头和每个题目前后,总喜欢留些空白”,“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他不赞成“满本是密密层层的黑字”,“使人发生一种压迫和窘促之感”。鲁迅还反对在书刊的每一行顶上,出现圈、点、虚线或括号的下半等,因为这样看上去不整齐。他想出补救的办法:上一行中如有两个标点,则用对开标点,这样可多出一个铅字的位置,把下行顶上的标点移过去;或在上一行中嵌入四个四开的空铅,这样就有一个字挤到了下行的顶上。据许广平回忆:“鲁迅常常亲自做校对工作。校对中,遇有一行的顶头有标点,他都认真地划到上一行的末尾;一张校样,正面看看,还要倒过来看看,这样,字排得正不正,排行是不是歪斜,就很容易发现了。他要求天地头要排得整整齐齐,哪个地方空得多,哪个地方比较挤,哪个地方错落不齐,也都在样子上做出记号,有时用尺划一条直线,以引起排字工友的注意。”(《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可见鲁迅对于版式的认真。
目录与版权页
方便读者为本
鲁迅对于刊物的目录位置和书籍的版权页,也都有过认真的设想。如编《莽原》时,他主张把目录印在第一版的下角边上,这样便于读者和后面几页查对。《未名丛书》、《未名新集》的版权页项目都印得很简单,留出空余地位,排印同套书的书目。而《十竹斋笺谱》的版权页鲁迅又有新的设想。他在1934年10月给郑振铎的信中说:“我想这回不如另出新样,于书之最前面加一页,大写书名,更用小字写明借书人及刻工等事,如所谓‘牌子’之状,亦殊别致也。”其实鲁迅的“新样”,不仅是为了“别致”,还为了尊重原版藏书人和刻工。当时的图书在版权页上一般都印有“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字样。鲁迅当时自费印的几种画册都是赔钱的。因而在《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的版权页上印了“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八个大字。这不但是别出心裁的“新样”,实在是很发人深思的了。
请采纳~
声明:你问我答网所有作品(图文、音视频)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fangmu6661024@163.com